中國磷肥工業協會秘書長 修學峰
對中國化肥界來說,2006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按照加入WTO時的承諾,中國于2006年12月11日正式對外商開放化肥批發和零售環節,使磷肥工業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同時2006年又是“十一五”規劃的開局年,因此總結好“十五”經驗,打響“十一五”頭一炮非常關鍵。總體上說,2006年磷肥行業生產及進出口情況形勢嚴峻。據國家統計局數據,截止到2006年底,全行業共有企業1243個,從業人數25.98萬人;虧損企業238個,虧損額4.03億元;資產合計1280.41億元,負債合計793.13億元,資產負債率61.94%;產品銷售收入1230.76億元,利潤總額57.26億元,利稅總額78.96億元。
2006年,我國的磷肥工業仍保持快速發展的勢頭,全年共生產1210.5萬噸P2O5(磷肥協會數據),同比增長7.6%。其中磷酸二銨等高濃度磷復肥繼續高速增長,所占比例已達到67.8%;磷酸一銨693.9萬噸,同比增長24.1%;磷肥表觀消費量1213萬噸(P2O5),居世界首位,同比增長3.9%。凈進口量僅為2.6萬噸(P2O5),自給率由2005年的96.4%提升至99.8%,其中磷酸二銨的自給率達到了90.2%,國產磷復肥已可以滿足國內農業生產需求。
同時,磷酸二銨和NPK復合肥進口逐步萎縮,國產高濃度磷復肥的市場占有率進一步提高。2006年全年共進口磷酸二銨143.9萬噸,同比下降17.7%,出口78.6萬噸,同比增長9.5%;進口NPK復混(合)肥195.2萬噸,同比下降14.6%,出口19.5萬噸,同比增長52.6%。磷礦石出口量進一步減少,全年共出口95.1萬噸,同比下降55.0%。進口磷酸一銨2.0萬噸,同比下降63.8%,出口磷酸一銨47.5萬噸,同比增長119.2%;出口重鈣64.8萬噸,過磷酸鈣18.2萬噸。
2006年,磷肥協會的工作取得了很大進展,磷肥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高。云、貴、川、鄂四個產磷省的磷肥產量已占全國總產量的58%,比上年增加了3個百分點。未來幾年,通過改組改制、兼并聯合等多種方式,磷肥行業將形成若干個大企業集團,競爭力將不斷增強;2006年9月黃麥嶺債轉股方案獲得國家批復,資產由23.7億元沖減、縮減為8.7億元,資產負債率由203%降為34.6%。目前“五大磷肥項目”已有三家完成了債轉股。
同時,新技術的開發利用引領行業走上了可持續發展之路。云南磷化集團公司、湖北宜化集團、貴州宏福等企業積極開展磷礦選礦工作,開發了有企業自身特色的磷礦富集技術,為提高中低品位磷礦綜合利用作出了貢獻。貴州開磷、山東奧寶、重慶涪陵等企業在磷石膏綜合利用方面下大氣力做工作,在消除污染、減少廢物排放的同時,也提高了企業經濟效益。湖北三新窯法磷酸生產技術取得突破性進展,貴州宏福濕法磷酸精制裝置也順利投產,為提高磷礦資源的綜合利用效率、延伸產業鏈、創造更大效益開辟了新思路。
但是,當前磷肥工業的發展也存在著一些問題,磷資源供應仍然緊張。根據國土資源部有關數據顯示,2003年底我國磷礦可采儲量為18.9億噸,2005年變為14.4億噸,兩年之內減少了4.5億噸,這說明我國的磷礦資源正以驚人的速度“消失”。與此同時,我國每年還在大量出口磷礦。此外,行業還存在對優惠政策的依賴性較強、行業集中度低、產業集約化程度低、低水平重復建設現象,同時,運輸困難也依然是制約磷肥行業發展的瓶頸。
2007年,磷肥生產將保持調整發展態勢,產量增速趨緩,國內市場供大于求的局面將進一步加劇,企業產品成本增加,效益下降。預計,2007年產量將達到1300萬噸左右,其中高濃度磷復肥將占總產量的70%。今后,協會將以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為工作重點,努力轉變增長方式,調整產業結構,重視科技創新,加快成果轉化。資源節約,發展循環經濟,實現磷肥行業的可持續和快速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