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逸文
日前,印度政府宣布對所有出口的鐵礦石征收300盧比/噸的關稅,約合7美元/噸。如果印方漲價得逞,將給中國的進口增加5億多美元的成本。消息一出,中國立即做出反應,中國最大的鐵礦石進口商中鋼集團率先停止了對印度的進口,以“絕食”抗議。
目前,印度政府出口鐵礦石關稅所引發的嚴重后果開始在印度國內顯現。耐人尋味的是,2006年,在大額貿易的鉀肥進口合同談判,同樣有中國幾家大企業聯合“抵抗”之后,最終出現了“妥協”,以“高開低走”收場的情形。
這讓人聯想到在以往的國際商業博弈中,中國一直是國外企業在世界性談判中的一個重要籌碼。我們的大國地位時常被人作為“賺得超額利潤”的“標榜范本”。特別是在一些國際談判中,中國對外的議價能力的脆弱,“憑添”了不少高昂的原料成本,“刺激”了國外資源控制企業伺機對中國企業的盤剝。這是中國企業需要團結的意義之所在。在資源制勝的時代,整合資源優勢、統一采購、努力增加談判籌碼等等,固然重要;同時我們也應該學會放棄,因為,放棄既是一種策略和選擇,也是一種話語權的“資源”。
“師夷制夷”。日前,中化正加緊在鉀肥資源方面布控;中石油也準備投資30億元人民幣在湖北荊門建設磷肥基地,而其50萬噸的粉煤氣化項目也標志著其向煤化工領域的滲透。
在外資大舉登陸前,國內企業的聯手“放棄”,這是中外業界同行大賽前的“熱身”。這是“開門納客”前的必要準備,因為,“國際規則”不能沒有“中國規則”的語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