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市場定價對石化行業所屬熱電廠和以煤炭為原料的化肥生產單位的影響,取決于市場定價后煤炭價格的走勢。
2007年煤價真能“摁住牛頭吃水”?
對于2007年煤炭價格的走勢,業內專家多空雙方各執一詞。國家發改委在2006年8月29日發布的分析報告稱:2005年以來,國家實施宏觀調控政策成效逐漸顯現,高能耗產業超常增長的勢頭得到遏制,煤炭消費需求增速趨緩,而煤炭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過快,在建項目規模在8億噸左右。因此,發改委認為目前市場需求增幅趨緩與產能快速增長的矛盾日益突出。如不采取果斷措施,國內市場將出現供大于求的局面。
上述“宏觀調控”說成為近期看空人士的主要依據。那么,2007年宏觀調控的“有形之手”與市場定價的“無形之手”“掰腕”真能摁下煤價的“牛頭”讓他喝水?筆者以為結論是否定的。具體而言,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因素支持煤炭價格走高。
第一,宏觀調控將保持經濟適度高速增長,煤炭消費需求持續旺盛。2005年開始的宏觀調控目的不是要經濟硬著陸,而是以科學發展觀指導,使國民經濟更加健康地可持續發展。2007年是十一五實施第二年,經濟和投資都將有較快增長。因此預計2007年GDP增速雖會低于2006年11%左右的增速,但仍可能達到約10%的高增速。在供給方面,雖然煤炭在建項目規模在8億噸左右,但這部分供給在發改委卓有成效的調控下得到有效控制將逐漸釋放,不會集中給市場造成沖擊。出于安全等因素的考慮,國家將關停16類煤礦,可為在建項目騰出部分市場份額。在需求方面,由于2006年下半年以來鋼鐵、有色金屬、水泥、電解鋁等高耗能行業普遍處于景氣回升之中,加之我國已進入重化工階段,煤炭消費需求將持續旺盛。同時,“煤轉油”項目將成為潛在的新增需求。據瑞士信貸亞洲區首席經濟學家陶冬近期的測算,僅以國家發改委已備案的29個“煤轉油”市場項目,2007年下半年一旦大規模開展,將每年需要煤炭總計1.6億噸,相當于目前我國煤炭年消費量的5.5%。綜合供需因素,2007年煤炭供求基本達到平衡。
第二,構建合諧社會,政策導向要求能源價格應充分反映稀缺性。12月11日,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陳清泰在全國經濟工作會議上表示:中國長期維持高消耗、低效率、高污染的增長方式,重要的原因是生產要素低價格政策和環境監管不到位。由于人為的扭曲,能源環境壓力沒有充分轉變成價格信號,未能成為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經濟驅動力,抑制了市場調節功能。為實現十一五規劃對能源、環境提出的目標,政府要以強大的市場力量吸引或者逼迫市場主體選擇節能環保的發展模式。通過市場作用使各個市場主體與國家節能環保的目標相一致,建立起全社會的節能環保機制。就在此前一天,發改委副主任畢井泉在全國物價局長會議上表示2007年要深化資源環境價格政策,并提到要完善煤炭成本構成。
早在2006年4月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就確定了以山西為試點試行煤炭可持續發展政策。隨后國務院批復在山西、內蒙古等8個煤炭主產省區進行煤炭資源有償使用制度改革試點。業內人士認為,2007年將開始征收資補償費,建立礦區生態環境補償機制、煤礦轉產基金等,按照山西省試點政策,將增加噸煤成本近70元。同時為提高煤礦工人工資收入,穩定煤礦職工隊伍構建和諧社會,2006年7月勞動社會保障部等聯合發文要求提高井下煤礦崗位津貼。據估算平均噸煤增加10元左右。煤炭成本的剛性增長,使用權煤價上漲不可避免。
第三,煤電雙軌制松綁,電煤恢復性上漲!2007年全國煤炭產運需銜接視頻會議”國家發改委照令煤炭供需雙方根據市場供求關系確定煤炭價格,從而完全放開了對電煤價格長達13年的限制。
我國的煤炭價格經歷了一段逐漸放開的過程。1993年,我國對煤炭價格實行部分市場化,但政府對國有大型電廠的電煤價格仍進行控制,以確保涉及千家萬戶的電價穩定,從而形成了電煤價格與市場煤價并存的煤炭價格雙軌制。
2004年,為緩解電煤價格與市場煤價之間的價差,我國制定了“以2004年9月底實際結算的含稅車板價為基礎,在8%的幅度內,由供需雙方協商確定”的電煤價格漲幅上限控制規定。2006年,這一漲幅限制被取消,但政府仍嚴密監控電煤價格,并建立電煤價格應急機制,遇電煤價格顯著上漲將采取臨時干預措施。
2006年我國煤炭總需求約23.25億噸,其中電煤約14億噸。目前,電煤價格比市場煤價每噸低近百元,由于國家實行煤電聯動機制,煤電雙方將不必為爭利潤這“一棵草”而“頂!。因此電煤價格將呈現逐步的恢復性上漲并最終與市場價并軌,此乃是大勢所趨。
熱電化肥多管齊下突出重圍
對大型石化企業所屬以煤炭為原料的熱電和化肥生產單位而言,煤炭價格的上漲都具有增加成本的負面影響。要消除煤炭價格上漲的負面影響,不妨多管齊下突出煤價“重圍”。
一、整合資源,爭取市場份額。石化行業系統內的熱電廠基本都是以供熱為主的自備電廠,分散在全國各地,與各地方政府和電力部門協調困難。如果不能以合理價格上網向社會售電,則煤價上漲的成本要100%在企業內部消化,企業就難以擺脫“兩頭受擠”的困境。大型石化企業即是用電大戶,同時又是發電大戶。建議企業對系統內熱電廠進行全面整合,爭取將企業發電總量納入國家電源項目建設規劃,同時與地方政府和相關部門的關系,獲取相應的市場配額。
二、積極技改,發展再生能源和清潔機組發電,爭取優價優先上網售電。目前部分大型石化企業內各電廠單機都是10萬千瓦以下的小火電機組,能耗高。國家發改委能源局正在制定的《關于加快關停小火電機組的意見》,制定的五大政策之一就是“改進發電調度方式,優先調度可再生能源、高效、清潔機組發電;鼓勵有條件的小火電機組改造為秸桿發電等”。因此,石化企業應大力推進技術改造,一方面要“上大壓小”要爭盡力獲取規模效益,大幅度降低標煤耗,提高競價上網的競爭力。另一方面,可充分利用上述政策將現有小機組改造成秸桿發電的可再生能源,獲得優先上網售電等優惠政策。此外,還可以考慮充分利用國家和地方政府優惠政策,依地利參與水電開發。
三、以化肥原料油改煤為突破口,發展煤化工產業,優化產品結構。根據中國石油化學工業協會統計,2006年11月全國尿素月均價格為1755元/噸,較上年周期略高。目前國內60%以上的氮肥企業為煤頭氮肥,并且多數為中小氮肥企業。如果未來煤價上揚,化肥價有望獲得高位支撐。但是由于糧食消費缺乏彈性,加之國家三農政策和保持社會穩定的要求,氮肥行業只能傳導成本而不能期望價格飚升。
根據“入世”承諾,2006年底我國化肥流通向外資放開。根據發改委規劃,化肥用氣價格改革逐漸展開。我國化肥行業其他諸如限價、電價優惠、運輸優惠等相關政策也將最終取消。同時中外合資的年產80萬噸甚至100萬噸的幾個大化肥將在今明兩年陸續建成投產,將進一步加劇化肥行業的競爭。
據行業協會統計,2006年前11個月我國氮肥行業的利潤率為6.63%。這還是在一系列成本優惠政策下取得的。據不完全統計,如果取消成本優惠國內氮肥企業噸尿素成本上漲約200-300元。如果這塊成本不能轉嫁到價格上漲中,我國氮肥行業盈利水平將大打折扣。
最近,中國石化獨資興建的安慶石化化肥原料油改煤工程已成功投產。中國石化已基本吸收掌握了殼牌粉煤技術。值得注意的是12月18日《中國證券報》刊登消息:國家發改委公布的信息顯示,由神華集團與上海華誼集團合資建設的“內蒙古包頭神華煤化工有限公司60萬噸/年煤經甲醇制烯烴項目”獲批。這是我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居國際領先地位創新技術,已完成5千噸及工業化試驗。發改委有關負責人認為,該項目建成投產后,我國將實現煤經甲醇制烯烴大規模產業化。如果同樣每噸煤經氣化生產尿素市場價不足2000元/噸,生產甲醇售價則在每噸3800元/噸左右,而制成聚乙烯或聚丙烯則售價高達12000元/噸上下,其中利潤之差可謂天壤之別。因此,石化企業還可以化肥
油改煤成功投產為突破口,推進煤化工產業,適當壓縮尿素產量,優化產品結構,增產高附加值產品,提升企業效益。
四、創新物流,開拓第三利潤源。首先,鑒于礦產資源的稀缺性,建議在國內大型優質煤炭公司IPO時進行戰略參股,以掌控資源,保證供應。其次,由于我國經濟進入前所未有的可持續發展階段,礦產資源將充分體現其內在價值,在未來數年內獲得合理定價,建議學習國
外跨國石油公司先進經驗,開展戰略采購,以中、長期合同鎖定價格和資源。再次,根據馬克思政治經濟學商品價格受供求關系的影響,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的原理,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商品價格呈周期性變化。建議根據市場價格變化趨勢建立主要原材料的動態庫存,如果電煤最終與市場價格接軌,在今年上漲20元/噸的基礎上另加20元/噸財務及其它費用的情況下,還有近60元/噸的價差,如果全系統庫存1000萬噸,則可增效6億元。
此外,鑒于我國金融業的迅速發展,期貨市場先有了長足進步,預期煤炭作為重要的戰略資源,未來2-3年國家可能推出煤炭期貨。建議大型石化企業成立專門機構研究期貨交易,創新采購模式,搶占市場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