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007年,鉀肥價格不會因春節的到來而推出優惠價,農民在今年的購買中將會更多地考慮價格。一方面,我們耕地缺鉀現象比較嚴重,作物生長需要人工施用鉀肥;另一方面,我們鉀肥資源比較缺乏,世界整體上也是鉀肥緊張。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大量的需求和緊張的資源就使鉀肥成了一種稀缺資源,這就為2007年鉀肥價格繼續攀升提供了基礎。
但是,農民的價格承受能力比較有限,目前的鉀肥價格已經是高位運行,因此鉀肥價格上漲空間比較有限。這就形成了2007年的鉀肥格局:一方面是各地力爭擴大鉀肥產量,到處是漲價聲,另一方面是農民比較平靜甚至是不怎么積極的購買熱情。
國內鉀資源的缺乏導致國內價格取決于國際價格。據2000年中國環境狀況公報,中國缺鉀耕地面積已占耕地總面積的56%。而用于鉀肥生產的鉀鹽在我國又屬緊缺礦產資源,全球鉀資源分布嚴重不均,我國只占世界資源總量的1.63%。數據顯示,2005年國內鉀肥缺口達80%,我國未來大型鉀肥項目2009年達產后,仍有62%的缺口,2006~2010年世界鉀肥產能年均增長2.1%,增長緩慢,壟斷格局未變,進口鉀肥價格仍決定國內價格。
鉀肥產能擴張比較漫長,國內資源緊張仍將持續。國內鉀肥產量在經歷2004、2005年高速增長后,2006年產量增幅下降到9.8%。產量增長主要來源于鹽湖鉀肥規模擴張,其他小鉀肥企業產量2006年前9月增速下降10%,高速增長期已過。未來國內鉀肥產能擴張主要包括:固態鉀資源開發將使鹽湖鉀肥氯化鉀年產能擴張到250-300萬噸;中信國安75萬噸/年硫酸鉀鎂肥(鉀養分量僅為氯化鉀的1/3);羅布泊鉀鹽公司120萬噸/年鉀肥項目預計于2008年10月投產。
雖然大型項目還未完全投產,但化肥分銷領域的放開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鉀肥緊張的局面。青海鹽湖鉀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鄭長山分析認為,分銷領域對外開放,國內化肥市場將在短期內處于一個相對穩定時期。鉀資源的短缺排除了鉀肥低價傾銷的可能性,但鉀肥的豐厚利潤會促使國內企業在世界市場尋求新的資源,比如大量進口以色列、約旦、德國企業的鉀肥。
銷售者的高價意愿需要有購買者的積極回應才能實現順利銷售,過高的價格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鉀肥銷量的增長。此前俄羅斯烏拉爾鉀肥公司總經理弗拉基斯拉夫宣稱,該公司2007年氯化鉀銷售價格每噸會提高15至20美元,雖然已有中國買家要求與烏拉爾鉀肥簽訂2007年的進口合同,但是他們認為2007年的氯化鉀漲價因素很多,因此并不急于簽定合同。而抱有與烏拉爾鉀肥公司相同想法的外國廠商并不在少數。控制了全球大量鉀肥資源的加拿大鉀肥公司也有著強烈的漲價意愿。如果漲價成為現實,將極大地考驗農民的購買力,在沒有國家相應補貼出臺的情況下,銷量將受到很大影響,對于產量還需慎重對待。
環保“綠色鉀肥”將成為一個新賣點。硝酸鉀,硝酸鉀是無氯鉀、氮復合肥料,植物營養素鉀、氮的總含量可達60%左右,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學性質,除可供鉀元素外,還可供氮。目前這種硝酸鉀在我國施用較少,這種稱為世界緊缺的“綠色鉀肥”在歐洲國家較為盛行。伴隨著高科技農業的不斷發展,以及人們對食品安全要求的不斷提高,市場上對“綠色鉀肥”的需求將不斷提高。
形勢解讀
BOABC預計,06年末中國鉀肥庫存接近120萬噸(折純量,下同)。2006年1—11月中國鉀肥產量為200萬噸,全年產量在208萬噸左右,同比增長3.3%,低于年初增產7—8%的預期。國內產量增長較慢的主要原因是下半年鉀肥集中放量進口,國內廠家限產或停產以保持高價;同時青海和新疆鐵路運輸緊張也限制了生產增幅。
在進口方面,由于2006年鉀肥供應合同遲至8月份才正式簽訂,而且只簽到2006年底為止,導致本年度中國鉀肥進口量自2003年以來首次走跌,2006年全年進口量達到484萬噸,同比降低15.8%。
在2005年底開始的2006年鉀肥進口談判中,外方一開始就提出提價40美元/噸,此后經過中方多次努力才調整到提價25美元/噸,但在2006年8月份提價25美元/噸的結果出來后,進口氯化鉀價格上漲后的價格仍低于當時國際市場上的價格。 未能實現原定漲價目標為國際鉀肥供應廠商到2007年提價埋下了伏筆。業內部分人士認為,在2007年的談判中這些資源壟斷的巨頭提出漲價的可能性在加大。
鉀肥的高價抑制了需求的快速增長。一方面,復合肥等行業的企業利潤率下滑,對氯化鉀采購熱情降低;同時鉀肥價格長期高位運行也限制了農民擴大消費。2006年鉀肥全年消費量為719萬噸左右,同比增長5.0%。
國內一家大型鉀肥經銷商認為,目前進口的鉀肥處于歷史高價位,今年鉀肥價格上漲以來,國內鉀肥市場呈現出不穩定的局面,特別是農業需求對高價鉀肥的承受力已接近極限。該經銷商表示,國內復合肥2006年的行情比較低迷,目前國內復合肥企業現在還有不少的庫存量,且現在鉀肥供應渠道較以前要多,因此整體購買力在逐漸減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