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加入《鹿特丹公約》后,對于媒體報道的可能會對國內農藥企業出口帶來不利影響之說,中國農藥工業協會名譽理事長王律先上周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樂觀地指出,我們沒有必要過多地擔心。因為國內農藥企業早在幾年前就已經加快了大規模的農藥結構調整步伐,而且出口也一直在嚴格執行農藥登記證明制度,遵守農藥國際貿易行為規則。 淘汰早已開始
王律先在接受采訪時反復強調,我國并不是因為要加入《鹿特丹公約》才開始進行農藥結構調整的!翱刂瓶偭俊⒄{整結構、加強科研、提高質量”這十六字方針,我國早在“十五”計劃伊始就在各地農藥企業中貫徹了。對于《鹿特丹公約》附錄中列入的高毒農藥品種,如甲胺磷、對硫磷、甲基對硫磷、久效磷和磷胺等5種高毒農藥,我國也從自身的實際出發,采取了分幾步加以削減的措施。早在2003年前,國務院就轉發了幾個部委關于削減這5種農藥的文件,2003年底國內已經對這5種農藥的復配制劑撤消了登記和生產許可,各農藥企業已停止生產;2004年底,這5種農藥的非原藥生產廠的單劑也已停止生產;到2006年底,原藥生產廠加工的單劑將徹底停止生產,國家并已要求這5種農藥的單劑只能用于水稻、小麥、棉花和果樹,從2007年元旦開始將不允許再在國內農業領域使用,只保留少量產能供出口需要。由于磷胺在5~6年前就已經停止生產,因此目前只需要做好其他4種高毒農藥的削減取代工作,從而加速高效、安全、經濟、環境友好農藥的發展,削減和取代高毒殺蟲劑,以促進我國農藥結構不斷調整和優化升級,提升在世界市場的競爭力。 調整仍是重點 《鹿特丹公約》的核心是“在國際貿易中對農藥采用事先知情同意程序”。對于中國尚在生產的除磷胺之外的列入PIC程序的4種高毒有機磷殺蟲劑,中國已經嚴格執行了PIC程序。國內從1999年7月1日起就開始對列入PIC清單的農藥實行海關監管,海關憑農業部簽發的“進出口農藥登記證明”為農藥企業辦理進出口手續。該項措施的實行,有效制止了擅自生產和進出口國際上禁用或嚴格限用農藥的行為,保證了《鹿特丹公約》PIC程序在中國的順利實施,維護了中國的國際聲譽和地位,也規范了農藥進出口秩序,促進了我國農藥出口貿易的健康發展。 對此,王律先指出,由于中國早已開始嚴格按照國際貿易行為準則來規范農藥出口,因此,加入《鹿特丹公約》對國內農藥出口并不會造成新的太大的影響。當然,我國并不能因此減緩結構調整步伐,國內農藥行業目前最根本的任務依然是產品結構調整和技術結構調整,要進一步加快甲胺磷等高毒農藥的取代步伐,積極生產高效、安全、環境友好的新型農藥,在已經開發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二十幾個新型農藥品種基礎上,繼續加大研發力度,促進我國盡快從農藥大國走向農藥強國。(本網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