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國家知識產權局化學發(fā)明審查部農業(yè)化學處副處長楊明
記者:楊處長,您好!請您談談農業(yè)化學行業(yè)的整體專利情況。
楊明:國內農化企業(yè)對專利申請不是很重視,主要表現(xiàn)在整體行業(yè)意識都不強。比如,網(wǎng)上有名錄的肥料企業(yè)約有6000多家,但每年的專利申請量只有300多件。同時,企業(yè)對自己的維權也不重視,一些維權工作做的比較晚,很多時候都是“火燒眉毛”大家才動起來。
記者:深圳市芭田生態(tài)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與廣州番禺正大公司的專利案有很大爭議,案件進展如何?
楊明:目前芭田公司的專利申請已通過專利實質審查,被授予專利權。該專利由廣州番禺正大公司提出無效宣告請求,已被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復審委員會受理,進入無效宣告程序。一項專利授權后,任何人只要認為該專利的授予不符合專利法的有關規(guī)定,均可以提出無效宣告請求;專利復審委員根據(jù)請求,對該專利是否符合有關專利規(guī)定進行再審查;當事人對專利復審委員會的決定不服可上訴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或高等法院。在這個過程中,每個程序都有可能出現(xiàn)反復,審理的時間可能需要二三年,甚至會更長。
現(xiàn)在企業(yè)對專利的撰寫質量問題重視不夠,但專利質量的好壞通常影響其法律穩(wěn)定性。對于某一具體案例而言,專利權是否能維持,取決于諸多的因素,例如專利撰寫質量,請求人提供的證據(jù)等等,因此最終結果很難斷言。
記者:我們應該如何看待這個高塔專利案件?
楊明:實際上很多專利在發(fā)明初期終歸需要有人去做。高塔項目最初在寧夏上馬時大家都說不行,甚至有人還笑話他們,很多專利不都是這樣一個過程嗎?但是做出來以后大家都覺得好,于是大家都匆匆上馬。其實有些專利就是一層窗戶紙,沒有人去捅誰也不知道有什么,捅穿了才能知道對面的“風景”。
記者:楊處長,您這個比喻非常形象。業(yè)內普遍認為,深圳芭田的專利構筑在別人的專利基礎之上,涉及到專利的外延問題,您怎么看?
楊明:對于深圳芭田專利與其它公司技術的關系我不太清楚,具體還要看這個案子。但是,有很多專利都存在基礎專利和從屬專利的關系。以農藥為例,原藥化合物是基礎專利,但以此制作的某種新穎制劑仍可獲得從屬專利。也就是說,有些專利是可以在別人的基礎專利之上得到的,只要專利申請人做了實質性工作,申請符合專利法的有關規(guī)定,我們就會把專利批給他。專利侵權則是專利實施過程中的另一個問題。
記者:有人認為,國家知識產權局在審查專利時應當組織行業(yè)專家舉行技術鑒定會,您對這個問題怎么看?
楊明:目前國家知識產權局有2100多名審查員,每個行業(yè)都配置了有本領域專業(yè)技術背景的審查員進行審查。在審查過程中,還要進行實質審查,審查其是否具備新穎性、創(chuàng)造性和實用性等專利法規(guī)定的授權條件,這些在專利法中都有相應的明文規(guī)定。
值得注意的是,到現(xiàn)在為止,我國專利法已經實施了21年,有人還認為專利審查方式采用的是類似技術成果鑒定會的專家委員會形式,說明他們對專利審查程序缺乏了解。學習一些專利知識,對全世界范圍內的專利審查制度多些了解,對企業(yè)的生產經營是十分必要的。
記者:楊處長,您認為專利前期審查的嚴密性是否可以很好地杜絕后期的專利糾紛?
楊明:專利審查的嚴謹并不能避免后期專利糾紛,這是當事人的利害關系問題。專利審查得好與不好,即使把全國的專家都找來、審查后一點問題都沒有了,別人想做不還是一樣侵權嗎?應該說目前國外的很多藥品專利前期審查質量都比較高,為什么有些企業(yè)明明知道侵權還去做呢?這說明侵權和專利審查本身沒有關系,而是兩個概念。就像很多人明明知道法律,但是還會去犯罪是一樣的道理。每個人的主觀意識不一樣,只要他有這個意識,就會這么做。
記者:您認為芭田和正大的糾紛是否可以做到防患于未然?
楊明:一般做得好的企業(yè)對專利都有跟蹤,這可以有效地避免專利侵權的發(fā)生。如果企業(yè)對知識產權問題重視,在項目上馬前應當對項目投產可能遇到的知識產權問題進行調研。如果匆匆上馬,只想到人家做得好我也跟著做,很可能會遭遇知識產權問題。而有了問題只想把問題往外推更是不可能,司法程序一旦啟動,就只能按照司法程序來解決,這是化肥行業(yè)乃至整個農資行業(yè)都需要提高的一種認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