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福建興華農林技術高新研究所和羅源縣科學技術推廣站共同開發的灘涂米草除控劑日前通過了國家海洋局閩東海洋環境監測中心、浙江醫科大學等部門的技術鑒定。
灘涂米草俗稱“大米草”,原產于北美大西洋沿岸,因具有促淤造陸、固土綠化等作用,被一些國家廣為引進。我國1979年從美國引進,1980年于福建羅源灣一帶試種成功,之后便在沿海地區廣泛推廣。10余年后,由于“大米草”的大量種子隨海潮漂流,遇濕地即成活,迅速侵吞了大量沿海灘涂,使許多灘涂成了“草原”,在國際上也沒有辦法可以根除。目前,我國沿海北自遼寧省盤山縣,南至廣東省電白縣“大米草”面積已達5.6萬公頃,并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擴展。“大米草”在灘涂的瘋狂生長使魚類、蟹類、貝類、藻類等生物喪失生長繁殖場所,水產資源成倍銳減,海洋生物多樣性劇降。同時,由于大量根系和種子枯爛海中,使海水水質變劣,助發赤潮。據統計,僅閩東一帶因此每年給漁業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就在4.64億元以上。
經權威部門鑒定,此次開發的灘涂米草除控劑采用最新化學配方與助劑,能使“大米草”快速吸收,達到滅生效果。使用后無化學殘留,不影響灘泥土壤成分和海洋生物環境。采用該技術治理“大米草”每畝成本760元,經估算,滅除福建省“大米草”需花費1.6億元,而治理后的次年開始,灘涂每年產生的產值將在6.3億元以上。 作者:邱美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