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鉀鹽業謀求破解高能耗困局
http://egbuddhist.com 2006-12-28 11:31:44
瀏覽:
|
|
|
今年11月1日起,經國務院批準,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調整了我國部分商品進出口暫定稅率,其中對稀土金屬和錳、鎳、銅、鋁等金屬及部分化合物的出口稅率均上調了10%左右。這表明我國將開始實施限制高能耗資源性產品出口的政策,這一政策動向引起了具有類似情況的國內鉀鹽行業的高度重視。近日,中國無機鹽工業協會鉀鹽行業分會和上海鉀鹽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召集業內各主要企業,召開了首屆中國鉀鹽行業節能降耗技術研討會,旨在領會國家節能新政策、新方針、新思路,學習和交流能源節約技術和經驗,謀求破解鉀鹽生產高能耗的困局,促節能新技術的推廣應用,實現中國鉀鹽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生產能力增長能源代價巨大 我國是一個鉀鹽資源匱乏的國家,幾乎沒有可利用的固體鉀鹽資源,而液體鹽湖資源還不到世界鉀鹽資源的5%。鉀鹽中的一些品種如氯化鉀、硫酸鉀等,也是主要的農用鉀肥產品,而國內許多農田缺鉀嚴重,增加鉀肥供應是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任務。長期以來,國家大力扶持國內鉀肥生產企業的發展,特別是近年來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這些措施均有效地促進了我國鉀鹽生產能力的提高。目前,我國鉀鹽產業整體上已形成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產能、產量、產值已躋身全球大國行列,產品不僅滿足了國內工農業發展的需要,而且有相當數量的出口。 我國鉀鹽深加工產品的品種已達到186種,生產企業400多家,其中氯化鉀、硫酸鉀、硝酸鉀、氫氧化鉀、高錳酸鉀等主要品種已形成了相當規模。但這些產品均是高能耗或資源性產品。因此,在生產能力快速增長的同時,我們付出的資源、能源代價也日益加大。 鉀鹽產品的生產成本中,水、電、燃料占有很大的比例。如用兌鹵法生產一噸氯化鉀,用煤達到5~8噸;生產一噸氫氧化鉀,所消耗的電能達到2200千瓦時;生產一噸硝酸鉀,所消耗的蒸汽達到5.5噸,用水200噸。而且大多數的鉀鹽產品需要較低級的鉀鹽為原料,如每生產一噸氫氧化鉀要消耗氯化鉀1.35噸,生產一噸硝酸鉀要消耗氯化鉀0.8~1噸,這些產品若算上氯化鉀的生產能耗,則產品能耗更高,F在,受能源價格不斷上漲的影響,不少鉀鹽企業不堪重負,有的企業甚至停產。能源、資源緊缺和兩者價格不斷上漲的壓力,已成為制約行業發展的瓶頸。 出口量增多創匯額下降 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西歐各國和日本由于受資源條件、能源條件和環境容量的限制,基本沒有新建、擴建無機鹽工業項目,有些產品的生產能力還相繼萎縮,如黃磷、熱法磷酸、三聚磷酸鈉、鉻鹽、保險粉、高錳酸鉀等。美國也從無機鹽出口大國的行列中逐漸退出?梢哉f,普通無機鹽工業產品的生產和國際貿易,是處于"發達國家不太愿意干、不發達國家又干不了"這樣一種局面。這為中國產品進入發達國家和不發達國家兩大市場提供了便利。近年來,觀察無機鹽進出口數據和走向可以看到,我國無機鹽產品出口60%銷往第三世界國家,15%銷往歐盟,10%銷往日本,10%銷往美國和韓國。由于無機鹽行業生產企業數量多,產業布局散,存在無序競爭現象,這給了國外進口商可乘之機。 鉀鹽行業也是如此。有關專家注意到,國外進口商往往利用國內企業的弱點各個擊破,同時與國內十幾家甚至幾十家企業接觸,挑起國內企業競相降價,使國內企業不同程度地出現了"出口量增多創匯額下降"的現象。中國無機鹽工業協會副會長張曉鐘指出,目前國內鉀鹽行業存在三大問題:一是重復建設、盲目發展情況嚴重,目前行業除氯化鉀外大多數產品不同程度地出現產能過剩,企業開工不足,生產能力閑置;二是產業集聚度不高,大企業少,中小企業偏多,產業結構性矛盾突出,企業技術裝備水平低,科研開發能力弱;三是行業自律水平低,市場協調矛盾突出,出口存在無序競爭現象。這些問題導致國內無機鹽資源配置不合理,資源、能源浪費嚴重,解決這些問題,是無機鹽行業抓節能降耗工作的重點。 幾位業內專家表示,中國鉀鹽工業不能再走鎢、稀土資源無序出口的老路,不能追求過多的資源性產品出口而犧牲國家和行業的長遠利益,F在國家海關已調整了國內部分商品進出口暫定稅率,其中對稀土金屬和錳、鎳、銅、鋁等金屬及部分化合物的出口稅率均上調了10%左右,這表示我國將開始實施限制高能耗資源性產品出口的政策。對鉀鹽行業來說,治散治亂是當務之急,要搞好行業宏觀管理,做好協調鉀鹽貿易進出口、行業自律工作,維護企業的合法權益和行業整體利益,實現鉀鹽行業穩定、健康、可持續的發展。 鉀鹽生產必須走循環經濟之路 目前國內大多數鉀鹽企業的生產模式,仍處于"資源-產品-污染排放"單向流動的線性經濟階段,其特征是"高開采,低利用,高排放"。在這種經濟模式下,資源綜合開發利用的水平比較低,采選礦回收率和伴生礦、共生礦、尾礦的利用率不高,鋰、鎂、硼等多種有用成分沒有得到有效利用;各種資源聯合開發的層次較低,產業關聯度不高,產業鏈短,精深加工能力不強;開發中的副產品和廢棄物未得到有效利用,既破壞了環境,也造成了資源浪費;開發過程中資源、能源和水的消耗程度比較高,資源保障能力不足。 對此專家指出,鉀鹽生產基本是資源加工產業,提高資源利用深度是行業節能降耗工作的方向,行業發展必須走循環經濟之路。這種經濟模式要求所有的物質和能源在不斷進行的經濟循環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把經濟活動對自然環境的影響降低到盡可能小的程度。提高資源開發的綜合利用水準,優化資源配置,實現礦產資源的有效、綜合、可持續利用。 鉀鹽行業如何開展循環經濟,專家認為,第一階段要從延長企業產品鏈、拓寬品種幅度、增加品種間的耦合度著手,改變利用單一組分為多組分綜合利用,變單產品生產為多產品生產。第二階段要把企業生產鏈組成一個"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循環式流程,其特征是"低開采,高利用,低排放"。這樣,可以實現集約化生產,資源的附加值提高了,污染物排放減少了,算總賬產品的能耗也會降低。 據了解,國內最大的鉀鹽、鉀肥生產企業--青海鹽湖工業集團有限公司,2005年開始建設年產100萬噸氯化鉀產品綜合利用工程,就是為實現循環經濟的目的而量身打造的。該工程包括年產30萬噸聚氯乙烯、33萬噸尿素、7.2萬噸碳酸鉀、6萬噸氫氧化鉀、10萬噸無水氯化鎂、2.5萬噸金屬鎂、10萬噸氫氧化鈉、配套20萬噸甲醇等9個綜合利用項目,總投資達70億元。這個系列項目標志著鹽湖集團已經開始從單一的氯化鉀產品向高附加值產品氫氧化鉀、碳酸鉀、聚氯乙烯、尿素等石油天然氣和鹽湖化工接合的下游產品發展。整個工程是以石油天然氣、鹽湖無機鹽為原料,通過氯化鉀將氯氣置換出來,制造成氫氧化鉀和碳酸鉀產品,再利用乙炔裝置中天然氣裂解技術平衡氯氣生產出聚氯乙烯產品,用產生的副產品尾氣生產合成氨,再進一步轉化為尿素產品,從而形成一個完整的循環化工鏈。這條工業鏈的特點是依靠產品鏈的環環相扣,把過去不得不排放掉的各類資源有序地轉入下一個生產環節,再把它們綜合利用起來,實現了資源和能源的高效利用。 據統計,今年前三個季度,中國經濟增長為10.7%,而煤炭和電力生產增速分別為11.7%和12.9%,全國節約能源的形勢依然嚴峻。對此,最近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明年要以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為切入點,積極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淘汰落后生產能力。目前鉀鹽行業謀求破解高能耗瓶頸制約,可謂是長風破浪正有時。 |
【發表評論】
【打印本文】 【關閉本頁】
【大 中
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