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美化肥產業鏈比較,可以發現中美化肥工業價值存在很大差異,中國:資源(礦/氣)—制造批發—零售;美國:資源(礦/氣)—制造—零售/液體/摻混。相比較而言,美國的化肥產品價值鏈更短和扁平化,成本低最終消費者農民更受益。隨著中國化肥分銷體系的對外開放,這種先進低成本的銷售模式必將走進中國,為中國農民帶來好處。
中國化肥行業對外開放會給中國帶來很多有益于行業發展的東西,比如:中國土地改革和農業政策方面較好的建議;自然資源利用和管理經驗;先進的礦山開采技術;先進透明的管理技術;污染控制和安全生產解決方案;新型肥料產品(緩釋肥料、包裹肥料,生物肥料等);更高的資本利用效率;市場營銷技術;更好的價值鏈管理技術;海外上市的融資經驗等。所以,一些具有較強競爭力、發展較好的優勢大企業把化肥市場開放看作是機遇而不是挑戰,而那些發展得不那么好,面臨競爭壓力的中小企業,在化肥市場開放后將會面臨更大的壓力和挑戰,最終可能會被淘汰出局。因此,如何平衡不同利益相關者的利益,保持社會穩定和平衡過渡,是對國家政策制定者和監管部門的極大挑戰。
在中國“十一五”規劃的指導下,新的化肥產業政策的出臺也為中國化肥市場的國際化奠定了政策基礎,新政策體現了以下精神:首先,保農業用肥。通過制定相應法律法規,確;噬a從資源、制造到市場的各個環節穩定健康發展;其次,促使產業集中、強大。鼓勵社會資本、外資,以及國際間合作參與我國化肥產業結構調整和重組;第三是放開化肥經營。鼓勵服務于農,取消各種政策優惠,直補農民;第四是實行化肥產品和市場準入以及項目備案制。第五是提高環保、節能、生產技術和污染排放的標準要求。通過政策和技術壁壘,對那些高污染、高耗能、低技術項目進行嚴格的限制和禁入措施。
在國家政策和外力推動的雙重壓力下,中國化肥行業必將走出一條從資源開發、化肥制造、分銷體系到農化服務,完整的產業整合和健康發展之路。通過這樣的整合和發展,中國化肥行業必將在國際化肥市場上獲得更好的發展機遇。國際化肥巨頭已經感受到了來自中國的競爭壓力,他們之所以紛紛進入中國,就是其生存的考慮遠多于其發展的考慮。他們知道失去中國市場就等同于失去了國際市場,失去了中國的機會就等于失去了國際發展的機會。
如今,中國化肥產品已經在東南亞和東北亞取得了相當大的市場份額,這就是中國化肥行業獲取國際競爭力的明證,并且這種趨勢才剛剛開始,還將繼續下去。
(作者:加拿大斯帕爾資源公司首席運營官兼中國區總裁 翟際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