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安徽鳳陽金星化肥有限公司 王云
中國剛邁進WTO的門檻時,國人皆呼“狼”來了。時至今日,已過去了五六年,“狼”是否真的把“羊”都給吃了呢?
經濟全球化帶來的是全球經濟的相互依賴,相互依托,同時經濟全球化引進的是“群狼”之爭,看農資市場必先看農村市場結構。在2000年之前,中國農村的城市化進程一直處于不溫不火的狀態,整個農村的人口變化不大。在2000年之后,每年有3000萬的農村人口涌進城市,加快了城鎮化的步伐,這也意味著農村每年會喪失3000萬的勞動力。因而,單質肥料逐年下降的趨勢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再看一下中國農業在全國的分布情況。山東省基本上是打著“農業高科技”的旗號,涌現了一大批的品牌農作物;東北三省是祖國的大糧倉,且農作物品質非同一般;河南、安徽、湖北、湖南、江西、廣東都是產糧大省;西部地區則山多,灌溉條件差,西北除了河西走廊外,其他地方仍然是靠天吃飯為主;新疆的經濟作物與棉花大產量并存。因而在同一時期,針對高端市場的高附加值經濟作物有不少,灌溉條件比較好的大田作物更多,灌溉條件差的山區也有,這就決定了化肥在同一時期高、中、低端三個層面的客戶群并存。這也是為什么在工藝上有著相當差別,在價位上有數百元噸價之差的肥料企業依然能生存的原因之一。
最后還要看一下中國農村市場的農民的消費心理。每年的農資打假中,有不少假冒偽劣的化肥企業被曝光,這是值得欣慰的事情,但同時仍有不少廠家通過打通各種關系,在含量上作文章。人的心理可以分為三個層面,第一個是表面的東西,是隨時可以改變的;第二個是相對穩定的,但是也在變,這個層面和特定的人群有關系。就像對一些老農,說服他們用復合肥比說服年輕人難,因為他們用單質碳酸氫銨和過磷酸鈣的歷史有很多年了;第三個層面是非常穩定的,也就是文化積淀的問題。這也是為什么一些假冒偽劣產品能夠流通的原因之一。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在中國農資市場上仍然蘊藏著的巨大的機遇。從產品的分眾,可以找到自己的定位;從農業的分布,可以找到自己產品的目標市場;從中國農民身上,可以找到自己的營銷思路;剩下的就是如何做好自己的企業。
要知道在任何一個行業都有從產業分散到集中、到壟斷、到寡頭競爭這個過程。現階段也只是在產業分散的時期,用戰國爭霸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而經濟全球化時代的到來,應該會加速中國農資市場的這個過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