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日前從河北省召開的高毒農藥替代技術研討會上獲悉,目前我國高毒農藥替代藥劑在技術、數量及效果等方面已能滿足農業植保需求,但進入市場后的推廣應用速度緩慢,成為制約產業發展的瓶頸。為此專家建議,各地應加大激勵與示范作用,讓企業和農民能確實在替代藥劑的生產和使用中獲利,以此推動我國高毒農藥替代技術發展的進程。
據介紹,由農業部種植業管理司主持,農業部農藥檢定所、全國農技中心和全國農業科研院(所)等科研單位及推廣系統正在實施的、為期3年的高毒農藥替代試驗項目,在高毒農藥替代藥劑的抗藥性及天敵風險評估、品種篩選、示范應用等方面已經取得了突破性成果。但在推廣應用過程中還有一些問題必須盡快解決。
河北省農藥檢定所負責人告訴筆者,在高毒農藥替代技術的推廣應用過程中,替代農藥較之甲胺磷等高毒農藥品種,存在殺蟲譜較窄、藥效較慢、價格較高等不足。此外,農民對替代藥劑特性及使用方法了解很少,影響了使用的積極性。對此,中國農業大學李學鋒教授認為,現在是高毒農藥禁用與新農藥替代的過渡期,成本、價格及假冒偽劣產品等不利因素,會隨著科技水平的提高、企業產品結構的調整以及農藥市場的規范而逐步化解。但最終應通過經濟杠桿激勵農民使用高效、低毒農藥產品,進而刺激企業調整產品結構、擴大產能、降低成本。
上海市農藥檢定所高級農藝師何翠娟介紹,上海市近幾年對蔬菜種植大戶使用品牌委員會推薦用于蔬菜病蟲害防治的低毒、低殘留品牌農藥,政府都給予一定額度的補貼,以解決高毒農藥禁用后給農民造成的經濟損失,效果明顯。
業內人士認為,要想讓高毒農藥替代技術廣泛應用,國家還應該在農藥登記管理上實行政策傾斜,積極引導企業開發高毒農藥的替代品種和研制現有高毒品種的低毒化制劑,并從現有農藥品種篩選高毒農藥替代品種,開發集成配套技術,做好大面積示范推廣。 (關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