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研究員佟屏亞教授(31期B3版)
記者:2003年3月份,當高產優質玉米雜交種農大108遍植全國24個省(區)的時候,“農大108維護知識產權新聞發布會”召開了,主辦方宣布對農大108玉米雜交種進行知識產權維權。此事當時在業界影響較大。回頭再看,不知此事對該品種的銷售有何影響?
佟屏亞:農大108是一個有創新特點的十分優秀的玉米雜交種。農大108品種維權之舉立即引發業界的強烈反響。在新聞發布會當天,我聽到幾位種業老板發出與維權話語不協調的聲音:第一,農大108早已列入農業部重點推廣主栽品種,種植面積達數千萬畝,已經稱不上“新品種”,按規定也超過了維權時限;第二,在繁殖和推廣農大108品種曾做出重要貢獻的許多種子企業和推廣部門,現在卻成了被維權限制的主要對象,還要繳納保證金和使用費,老板們有委屈,覺得吃力不討好;第三,許啟鳳先生是在退休多年之后培育出的新品種,已經不屬于職務發明了,這幾個單位怎么出面保護起農大108知識產權來了?
作者:高永新
明眼人心中清楚,農大108維權保護實際上是企圖制造聲勢,控制產權,壟斷經營,牟取利潤。有人估算:農大108維權之舉至少從40家種子公司獲取600萬元以上的授權保證金,再按生產每公斤收取0.1元的使用費計算,理論上4000萬畝玉米每年至少要收取幾百萬乃至上千萬的使用費。這恐怕才是農大108維權的真實意圖。
記者:“農大108維權”對業界有何啟示?
佟屏亞:在今天品種侵權遍地的種子市場,維權打假是一個相當大的命題。農大108維權主要是停留在會議報刊宣傳上,沒有更多的人力和物力投放打假市場,缺經費、缺人員、處罰難、執行難、成本太高,最后成效甚微。有些地區相關部門根本不予配合。其結果是農大108制種地到處都是,經銷種子縣鄉皆有。獲取生產權的公司為了減低庫存,壓價競銷,還有的公司付出了連年積壓而虧損的沉重代價。
一個玉米新品種以經濟壽命可以分為進入期、成熟期、衰退期,一般說來約為6~8年,個別優勢特強的品種可再延續2~3年,直至退出市場。農大108是一個很有生命力的玉米品種,種植面積在高坡之上本來還可以再延續幾年,但在維權保護之后,一些中小種子公司不愿支付巨額保證金,加以制種產量偏低,生產成本增高,給營銷商的“返利”上不去,依靠“價格戰”已經無利可圖,甚至銷售價接近或低于成本價,農大108種植面積迅速滑坡。
新品種維權無疑樹立了一種重視知識、重視產權的良好風氣。但新品種產權保護也是一柄雙刃劍,使用得當,它是保衛種子市場興旺發達之盾;使用不當,它又是扼殺優秀品種和品牌之劍。
高產紀錄托起金海5號
記者:據報道,去年以來金海5號賣得很火。聽說這個品種曾經創下畝產超噸糧的高產紀錄。
佟屏亞:據《科技日報》報道,1999年金海種業公司種植的30畝小麥(萊州137)高產田經過專家組驗收,畝產達到773.9公斤,創造我國北方冬小麥高產紀錄;復種的夏玉米(金海5號)經過專家組驗收,畝產達到971.96公斤,創造我國北方地區兩作畝產噸半糧的高產紀錄。
2004年金海種業再傳喜訊,金海5號1.1056畝高產田,經過專家組現場實產驗收,畝產達到1146.74公斤,創造了我國夏玉米產量的最高紀錄。同年,金海5號玉米雜交種通過了山東、河北省級和國家級品種委員會審定。
金海5號新品種隨同高產紀錄迅速名揚全國。
記者:如今,我們更多關心的是種子的品質和營養價值,但是,糧食的“高產”對于我們這樣一個人口大國來說,具有特殊意義。
佟屏亞:曾經有相當一段時間,在農業生產或科技導向上,只談優質,忌談高產;只講營養,諱言產量。前幾年,在突發全國性的糧食供需緊張現象之后,提高糧食產量再次提到日程上來。金海5號創造畝產超噸糧高產紀錄,從中央到地方的眾多媒體,包括電臺、廣播、報紙、雜志都將其作為宣傳報道的重點,也引起各級官員以及廣大農民和種子經銷商的關注。
據金海種業公司一位負責營銷的經理說:高產紀錄剛剛報道出來,很多種子公司紛紛要求訂貨,有來人的,有來電的;有老客戶,有新客戶。他們都聲稱先交訂金等報價,只要拿到訂單就算吃了“定心丸”。預計2006年金海5號銷售量可能快速增長。
我長期從事高產栽培研究,深知創造玉米高產紀錄所具有的潛在的作用和份量。
1989年山東省萊州市李登海培育的掖單13號玉米高產田,首創夏玉米畝產1096公斤的高產紀錄,李登海的名字隨緊湊型玉米名揚全國,掖單13雜交種在全國迅速推廣,成為上個世紀90年代種植面積最大的玉米雜交種。掖單13玉米雜交種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緊接著是1993年,萊州市西由種苗研究所西玉3號玉米高產田,連片20.3畝平均畝產969.8公斤,其中1.2畝平均畝產1084.5公斤,創造了夏玉米大面積高產紀錄。西玉3號新品種迅速推廣到全國各地,僅當年就出售西玉3號自交系33萬公斤,純利165萬元;雜交種連續3年銷售1400多萬公斤,純利560萬元。上個世紀90年代西玉3號全國每年種植面積都在1000萬畝以上。
山東省萊州市迅速成為中國緊湊型玉米育種中心、種子繁育中心和高產栽培研究中心。
記者:為什么玉米高產紀錄都出自膠東半島呢?
佟屏亞:據我長期考察和親身實踐,在全國各主要玉米產區雖然也有玉米畝產噸糧的報道,但大部分都是理論計算得到的產量,與單收實產還有一些差距。這些地區高產的重要限制因素,主要是玉米籽粒灌漿期溫度偏低,降溫快,影響籽粒灌漿和脫水,粒重上不去。而膠東地區9月份陽光高照,晝夜溫差很大,特別有利于籽粒灌漿和干物質積累,增加粒重而獲取高產。這種得天獨厚的優越自然條件在全國玉米產區無可比擬。
我曾建議種子企業借鑒以高產促開發的經驗,通過種植高產田推廣新品種,但很多老板未能體會到個中奧秘,不諳良種、良法、良田、良制的配套技術對玉米高產穩產的作用,特別是這些年來科研領域存在倡導質量、忽視產量,重品種、輕栽培的急功近利傾向,雖然新品種不斷出現,但缺乏相應的配套高產栽培技術,不同生態適應區的配套技術更是不到位,幾經折磨,新品種的“黃金時期”瞬間即逝,難以發揮出優良品種的高產潛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