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我區農作物種植結構,結合去冬今春氣候特點、病蟲源基數及歷史資料等綜合分析,預計2023年上半年我區農作物主要病蟲草鼠總體發生程度為中等偏重局部大發生,發生面積1.51億畝次,同比持平至稍重。與上年同期相比:稻飛虱、水稻紋枯病仍呈偏重發生態勢,稻縱卷葉螟、草地貪夜蛾、柑橘紅蜘蛛、甘蔗黑穗病、甘蔗螟蟲、菜蚜、荔枝蝽蟓、鼠害等在局部地區偏重發生。
一、發生趨勢
(一)水稻病蟲。預計總體發生程度為中等偏重局部大發生。其中,稻飛虱、稻縱卷葉螟、二化螟、三化螟、水稻紋枯病、稻瘟病、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預計發生面積2980萬畝次。
1、稻飛虱。預計中等偏重局部大發生,發生面積960萬畝次,全區普遍發生。
2、稻縱卷葉螟。預計中等局部中等偏重發生,發生面積640萬畝次,全區普遍發生,其中,桂東北大部稻區偏重發生。
3、二化螟。預計中等發生,發生面積240萬畝次。其中,桂東北、桂西局部偏重發生。
4、三化螟。預計輕局部中等發生,發生面積50萬畝次,主要發生區域為桂中、桂西北、桂南局部稻區。
5、水稻紋枯病。預計中等偏重發生,發生面積850萬畝次,全區普遍發生,其中,桂東北、桂東南、桂西南局部稻區發生較重。
6、稻瘟病。預計中等偏輕局部中等發生,發生面積220萬畝次,其中,桂西南、桂西北局部稻田偏重發生。
7、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預計輕局部中等發生,發生面積20萬畝次,桂南個別田塊發生較重。
此外,大螟、臺灣稻螟、稻胡麻葉斑病、水稻根結線蟲、稻螨、稻蝽蟓、稻薊馬、稻蝗和稻葉蟬以及水稻橙葉病等病毒病在部分稻區將有不同程度的發生。
(二)玉米病蟲。預計總體發生程度為中等局部中等偏重,其中草地貪夜蛾、玉米螟、玉米蚜蟲、玉米紋枯病、玉米大斑病預計發生面積745萬畝次。
1、草地貪夜蛾。預計中等局部中等偏重發生,發生面積220萬畝次,全區普遍發生。
2、玉米螟。預計中等偏輕局部中等發生,發生面積150萬畝次。
3、玉米蚜蟲。預計中等偏輕局部中等發生,發生面積175萬畝次。
4、玉米紋枯病。預計中等偏輕局部中等發生,發生面積130萬畝次。
5、玉米大斑病。預計中等偏輕局部中等發生,發生面積70萬畝次。
(三)果樹病蟲
1、柑橘病蟲。預計總體發生程度為中等局部中等偏重,其中柑橘潰瘍病、柑橘炭疽病、柑橘瘡痂病、柑橘紅蜘蛛、柑橘木虱、柑橘潛葉蛾、柑橘銹壁虱、柑橘蚧類、柑橘粉虱、桔小實蠅預計發生面積1960萬畝次。
1.1柑橘潰瘍病。預計中等偏輕局部中等發生,發生面積165萬畝次。
1.2柑橘炭疽病。預計中等偏輕局部中等發生,發生面積200萬畝次。
1.3柑橘瘡痂病。預計中等偏輕發生,發生面積65萬畝次。
1.4柑橘紅蜘蛛。預計中等局部中等偏重發生,發生面積480萬畝次。
1.5柑橘木虱。預計中等發生,發生面積305萬畝次。
1.6柑橘潛葉蛾。預計中等發生,發生面積280萬畝次。
1.7柑橘銹壁虱。預計中等偏輕局部中等發生,發生面積155萬畝次。
1.8柑橘蚧類。預計中等偏輕局部中等發生,發生面積140萬畝次。
1.9柑橘粉虱。預計中等偏輕發生,發生面積110萬畝次。
1.10桔小實蠅。預計中等偏輕局部中等發生,發生面積60萬畝次。桂東南局部發生較重。
2荔枝病蟲。預計總體發生程度為中等,其中,荔枝霜疫霉病、荔枝蝽蟓、荔枝蒂蛀蟲發生面積310萬畝次。
2.1荔枝霜疫霉病。預計中等發生,發生面積100萬畝次。
2.2荔枝蝽蟓。預計中等偏輕局部中等偏重發生,發生面積95萬畝次。
2.3荔枝蒂蛀蟲。預計中等發生,發生面積115萬畝次。
(四)甘蔗病蟲。預計總體發生程度為中等局部偏重,其中甘蔗螟蟲、甘蔗綿蚜、甘蔗薊馬、甘蔗蔗根鋸天牛、甘蔗黑穗病預計發生面積1375萬畝次。
1、甘蔗螟蟲。預計中等局部偏重發生,發生面積540萬畝次。
2、甘蔗棉蚜。預計中等偏輕局部中等發生,發生面積180萬畝次。
3、甘蔗薊馬。預計中等發生,發生面積370萬畝次。
4、甘蔗蔗根鋸天牛。預計輕局部中等發生,發生面積55萬畝次。
5、甘蔗黑穗病。預計中等偏輕局部中等偏重發生,發生面積230萬畝次。
(五)蔬菜病蟲。預計總體發生程度中等,其中,小菜蛾、黃曲條跳甲、菜蚜、菜青蟲、斜紋夜蛾、白菜霜霉病、白菜軟腐病預計發生面積870萬畝次。
1、小菜蛾。預計中等發生,發生面積135萬畝次。
2、黃曲條跳甲。預計中等發生,發生面積160萬畝次。
3、菜蚜。預計中等局部中等偏重發生,發生面積200萬畝次。
4、菜青蟲。預計中等偏輕局部中等發生,發生面積145萬畝次。
5、斜紋夜蛾。預計中等偏輕局部中等發生,發生面積90 萬畝次。
6、白菜霜霉病。預計中等偏輕局部中等發生,發生面積75萬畝次。
7、白菜軟腐病。預計中等偏輕局部中等發生,發生面積65萬畝次。
(六)其他有害生物
1、鼠害。預計中等局部中等偏重發生,發生面積980萬畝次,全區普遍發生,山區、旱地發生偏重。
2、草害。預計中等發生,發生面積3610萬畝次。
3、福壽螺。預計中等發生,發生面積為270萬畝次。
4、蝗蟲。飛蝗:預計輕發生,發生面積0.30萬畝次,主要發生區域為來賓、柳州市局部地區。土蝗:預計中等偏輕發生,發生面積60萬畝次。
二、主要依據
(一)病蟲源基數
2月下旬末至3月中旬各地進行病蟲源基數調查,與上年同期相比:稻飛虱燈誘蟲量偏少;草地貪夜蛾發生面積稍多;二化螟冬后蟲量偏多;三化螟冬后蟲量稍少,但桂西個別稻區有回升態勢;水稻紋枯病菌核量偏少;玉米鐵甲蟲蟲量偏少;甘蔗螟蟲桂中局部偏高;柑橘木虱大部持平至偏高;害鼠大部屬常年值。
1、稻飛虱。燈下始見期同比接近,燈下蟲量同比略低,統計2023年3月1日到15日浦北等29個縣(市、區)總誘蟲量為61頭,同比減少32.97%;其中,浦北縣誘蟲量為35頭,占總數的57.38%,同比多1頭。無明顯遷入峰。2月中旬末調查:桂西南個別再生稻上發現稻飛虱,以褐飛虱為主,百叢蟲量一般0.3~2.3頭,高的5.9~6.6頭。3月上旬桂東南在田邊雜草上發現稻飛虱,蟲量一般0.2~0.4頭/m2,高的6頭/m2。
2、草地貪夜蛾。截至3月22日,全區有32縣調查發現成蟲,32縣調查發現幼蟲為害玉米。全區累計發生面積3.55萬畝次,近日各發生縣(市、區)田間調查:幼蟲百株蟲量平均2.1頭,高的33頭;被害株率平均3.0%,高的達68%。田間發生面積同比稍多,早播春玉米已出現個別高密度發生田塊。
3、水稻鉆蛀性螟蟲。二化螟:大部稻區冬后死亡率同比偏低;各類型田加權平均殘蟲量同比增88.61%,桂東北、桂中、桂西、桂南局部田塊比上年同期明顯增多。三化螟:全區越冬代死亡率與上年持平,但桂中、桂西局部稻區調查沒發現有蟲。各類型田加權平均殘蟲量同比減少16.20%。
4、稻紋枯病。據平果等22個縣(市、區)3月上旬越冬菌核量調查:加權平均菌核量較去年同期減少的縣數為15個,占調查縣數的68.18%;同比增加的縣數為6個,占調查縣數的27.27%。各類型田平均菌核量為4.55萬粒/畝,同比減少7.34%。
5、玉米鐵甲蟲。據全區24個縣(市、區)冬后蟲源基數調查: 7個縣發現有蟲。蟲口密度與上年同期相比:隆林、南丹、大化等縣較去年同期偏高,龍州縣持平至稍低。
6、甘蔗螟蟲。興賓區近期調查:田間蟲量同比偏高,畝有活蟲數平均64頭,最高達150頭。部分縣冬后調查:扶綏縣冬后殘蟲密度一般70~98頭/畝,高的135頭/畝;合浦縣宿根蔗為害同比較輕,枯心率一般1%~3%。
7、柑橘木虱。3月中旬調查全區普遍發生,蟲量大部同比偏高。桂東北調查,株有蟲一般0.2~0.5頭,高的9~21頭。其他園區調查,百梢有蟲0.4~4頭,高的27~71頭,桂東個別失管果園高達471頭。
8、鼠害。各縣近期調查:大部屬常年值發生。農田盜洞率一般1.7%~8.9%,高的12.6%~28.7%;畝有鼠量一般0.3~3.5頭,高的15.3頭。
(二)農事活動
截至3月17日,全區已浸播早稻種子1431.40萬公斤,同比減少97.92萬公斤;其中,雜交稻種子987.68萬公斤,同比減少34.62萬公斤。全區早稻已育秧43.48萬畝,同比慢4.45萬畝;已插早稻面積98.48萬畝,同比快55.93萬畝。春種玉米面積478.08萬畝,同比慢6.21萬畝。豆類面積56.01萬畝,同比快2.44萬畝。蔬菜面積435.54萬畝,同比快13.27萬畝。甘蔗面積1106.10萬畝,同比快52.49萬畝。油料面積160.29萬畝,同比快1.3萬畝;其中,花生152.00萬畝,同比快1.43萬畝。各地的春插春種不平衡,使得全區的各類農作物生育期相對拉長,橋梁田的增多,對病蟲害的發生為害有利。
(三)氣候因素
2022年冬季(2022年12月至2023年2月)廣西平均氣溫為12.7℃,接近常年;其中1、2月全區平均氣溫分別為12.2℃、14.5℃,分別比常年偏高0.8℃、0.9℃。2022年冬季廣西平均降水量30.43毫米,較常年偏少;其中1、2月份全區平均降水量分別為31.5毫米、47.0毫米,1月比常年同期偏少41.6%、2月接近常年。2月中旬起全區氣溫回升,光照增多,有利于部分農作物病蟲害的安全越冬。
三、防治意見
(一)加強監測預警。
廣西是重大遷飛性害蟲從境外進入我國的橋頭堡中中轉繁殖基地,草地貪夜蛾的終年繁殖區,各地要充分認識我區遷飛性害蟲監控工作戰略地位,切實做好稻飛虱、稻縱卷葉螟、草地貪夜蛾等遷飛性害蟲的監測預警工作,為長江中下游地區乃至全國遷飛性害蟲的預測提供資訊,并做好指導防治工作。
(二)加大經費投入。
應充分認識病蟲測報工作的重要性,爭取資金支持,投入必要監測經費,推進測報工作的規范化、標準化和信息化工作,確保植保部門田間調查、信息傳遞、預警發布等工作順利開展。
(三)保障信息暢通。
各級農業植保人員應堅持“天天調查,五天一報,重大病蟲災害實時上報”的工作制度,深入田間調查,掌握病蟲發生動態,特別是重點調查遷飛性害蟲、流行性病害和突發性重大病蟲害的發生動態,適時準確發布病蟲情報,及時向政府主管部門匯報,并將防控信息及時傳遞到鎮、村(屯),告知種植大戶、專業化統防統治組織和廣大農戶。
(四)及時科學防治。
各地應大力開展綠色防控技術培訓,普及提高病蟲防治技術,組織基層防治網絡,開展群防群治。積極推廣使用防治新技術和安全、高效、經濟、對口農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