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稻高產,眾所周知。但它好吃、綠色嗎?20日,記者從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獲悉,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團隊主持承擔的“十三五”國家糧食豐產增效科技創(chuàng)新重點研發(fā)計劃——“湖南雙季稻周年綠色優(yōu)質豐產增效技術集成與示范”項目有了新進展:項目技術體系集成的生物和物理等非化學防治技術,不僅能大幅降低化學農藥用量,還通過結合水稻優(yōu)質豐產、全程機械化等栽培技術,實現了水稻安全、優(yōu)質、豐產和高效的全程綠色優(yōu)質生產。今年,雙季稻合計均畝產1365公斤,創(chuàng)下了我國雙季稻產量新高。
中心副主任張玉燭介紹,團隊在湖南省常德市臨澧縣建立了萬畝超級稻工程化示范區(qū)。其中,雙季超級稻模式示范面積2500畝,早稻種植的高產品種株兩優(yōu)819和株兩優(yōu)173。晚稻則選用了高產國標二級優(yōu)質稻品種Y兩優(yōu)911。“示范片水稻種植,以赤眼蜂防治水稻蟲害為主,配套了扇吸式益害分離誘蟲燈保益控害、稻田天敵保護及生境調控、合理補施有機肥、輔助生物農藥防病及生物肥防草害控制等技術,全程都是綠色生產技術體系。”
據悉,在今年7月和11月湖南省農學會組織的早、晚稻現場測產驗收中,早稻均畝產 591.7公斤,晚稻均畝產 773.3公斤,兩季稻合計均畝產1365公斤,創(chuàng)造了我國雙季稻產量新高。這一“成績”,比普通雙季稻高產區(qū)增產約30%,比湖南雙季稻均畝產增產約50%。與此同時,示范片節(jié)肥、節(jié)本、經濟生態(tài)效益也尤為顯著。據計算,早稻畝均比大面積增產259.7公斤,每畝增收623.3元。晚稻每畝均產比大面積增產290公斤,每畝增收730.8元。兩季算下來,每畝增收1354.1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