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發生趨勢分析
根據小麥品種布局、生育進程、赤霉病菌菌源基數和天氣趨勢等相關因素綜合分析,預計小麥穗期赤霉病呈偏重流行的態勢,里下河、沿海、沿淮等地大流行的風險高。主要預報依據:一是小麥生育進程差異大。盡管去年秋播播期相對集中,好于2016年,但晚播比例仍較大,播期持續時間長,同一地區早晚播小麥生育進程相差10天左右。預計全省小麥抽穗揚花期自南向北將從4月中旬持續至5月上旬,揚花期持續時間超過30天;同一地區小麥抽穗揚花期相差7天左右,甚至同一田塊抽穗揚花期也相差3~5天,生育期進程差異大,顯著增加了小麥易感病生育期遇高溫高濕天氣以及赤霉病菌侵染的機率。二是感病品種種植比例高。2017年秋播我省小麥主栽品種抗病性較上年基本無變化,據省種子管理部門統計,2017年全省秋播有一定種植面積的小麥品種達156個,其中種植面積50萬畝以上的品種22個,種植面積占全省種植面積的72.2%,品種“多亂雜”現象仍然較為突出。22個主栽品種抗病性普遍較弱,其中淮南地區感病及中感病品種種植比例70%左右,煙農19、濟麥22、淮麥33等感病品種在沿淮、淮北地區種植比例超過90%。三是田間菌源量充足。受秸稈持續還田,稻麥、玉米小麥連作等因素影響,田間菌源不斷積累,菌源量遠遠超過赤霉病大流行條件。3月底各地菌源調查,稻樁子囊殼枝帶菌率大多在1~5%,部分地區超過10%,并且單個稻樁菌源數量也顯著高于上年,為赤霉病大流行提供了充足的菌源。3月下旬宜興、通州等地調查,子囊孢子成熟度指數33.3~58,其發育進度與小麥生育進程基本吻合。四是氣候條件適宜。據氣象部門預報,4月份全省平均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0~2℃,其中淮南地區較常年偏高1~2℃;長江以北地區降雨量較常年偏多0~2成,其中4月中旬有兩次弱降水過程,分別在4月12~13日、17日前后;4月下旬前期(22~24日)和4月下旬后期(27~29日)全省將出現2個過程性降雨,上述降雨過程與沿江、里下河、沿海、沿淮等地大面積小麥抽穗揚花期高度吻合,十分有利赤霉病菌侵染危害。
二、防治技術意見
針對今年小麥赤霉病偏重流行態勢,各地務必要從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促進農民增收的高度出發,加強監測預警、強化技術指導,科學組織防控,大力推進統防統治,全力打好小麥穗期以赤霉病為主的病蟲防治攻堅戰。
一是強化監測預警。小麥易感病的揚花期是否遇到高溫高濕陰雨天氣直接關系到小麥赤霉病的流行程度,各地要主動聯合栽培機構,加強小麥關鍵生育期的調查分析,準確掌握小麥生育進程;要擴大調查范圍、增加調查頻次,準確掌握不同地區、不同田塊、不同品種的小麥抽穗揚花時期;要強化與氣象部門溝通,密切關注天氣變化,準確掌握小麥抽穗揚花期的天氣情況,不斷修正赤霉病中短期發生趨勢預測結果;要積極做好病蟲信息的交流與發布,認真執行小麥赤霉病等病蟲發生防治信息周報制、突發災情實時上報制以及信息網絡匯報制,及時將病蟲發生情況上報至相關部門,為大面積防控指導提供科學依據。
二是科學開展防控。堅持“預防為主、主動出擊、統籌兼顧、總體防治”的防控策略,采取“適期防治、見花噴藥”的防控措施,做到一般發生地區一次用藥全覆蓋,重發地區兩次用藥不動搖;首次用藥應掌握在小麥揚花初期,做到揚花一塊防治一塊;對品種高度感病、生育期極不整齊,花期遇連陰雨天氣的重發地區或重發田塊,第一次用藥后5-7天開展第二次防治;若小麥揚花期遇陰雨天氣,可選擇雨隙或搶在雨前施藥,藥后6小時內遇雨應及時補治。要合理安排藥劑品種,可選用氰烯菌酯、戊唑醇等單劑及其復配劑,注意交替用藥;赤霉病菌對多菌靈抗藥性較高的地區,應停止使用多菌靈單劑;慎用刺激毒素產生的甲氧基丙烯酸酯類殺菌劑。要統籌做好白粉病、蚜蟲等病蟲防控工作,對白粉病,發生重的田塊可在赤霉病防控前單獨開展一次防治,一般發生田塊可結合赤霉病一并防治,藥劑可選擇戊唑醇、己唑醇、腈菌唑等;對蚜蟲,結合赤霉病防治施用吡蟲啉、吡蚜酮等藥劑。要用足藥量和水量;可選用機動彌霧、靜電噴霧或自走式噴桿噴霧藥械均勻噴灑,機動彌霧、靜電噴霧畝用水量15~20kg,噴桿噴霧機畝用水量20~30kg。
三是加強服務指導。要加強以赤霉病為主的小麥穗期病蟲防控的宣傳發動力度,充分利用廣播、電視、網絡、明白紙以及12316手機短信、微信等多種媒體平臺和宣傳方式,及時發布赤霉病等穗期病蟲發生和防治信息,全面營造濃厚的防治工作氛圍,確保各項防控措施落到實處;要指導群眾根據小麥生育進程和病害流行態勢因田施藥,提高防治技術的科學性、針對性。防治的關鍵時期,要組織技術人員深入苗情復雜區、病害重發區和技術力量薄弱區,指導農民抓準時期、選對藥劑、科學防治;要逐村、逐組、逐戶開展防治效果跟蹤,及時發現并解決防治中存在的問題,促進大面積工作平衡開展。
四是推進統防統治。要積極整合各類財政資金、糧食綠色高產增效創建等項目資金,支持培育病蟲害專業化防治服務組織開展小麥穗期病蟲統防統治;要積極引導農機合作社、植保服務公司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積極投身到小麥穗期病蟲防控工作中來,確保以赤霉病為主的小麥穗期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覆蓋率穩定在58%以上,努力提高病蟲防治效果和統防統治覆蓋率,力爭實現高產增效創建示范區全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