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一区二区在线视频,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三人成全免费观看电视剧高清,高清欧美性猛交xxxx黑人猛交

信息搜索: 熱門:春耕 化肥行情 尿素價格
首頁 > 植保資訊 > 正文

小麥穗期主要病蟲呈重發態勢


農資網 2018年4月12日 11:05 來源: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

4月9-10日,全國農技中心在陜西省西安市召開全國小麥中后期病蟲害發生趨勢會商會,來自全國小麥主產省(區、市)的測報技術人員和科研教學單位植保、氣象方面的專家,根據病蟲發生基數、小麥品種布局、耕作制度和未來天氣趨勢等因素綜合分析,預計2018年全國小麥中后期病蟲害總體發生重于常年,穗期病蟲重發態勢明顯。

一、發生趨勢

預計2018年全國小麥主要病蟲害總體發生重于常年,穗期病蟲重發態勢明顯,全國發生面積為8.9億畝次,其中病害發生4.6億畝,蟲害發生4.3億畝次。

(一)主要病害

赤霉病偏重以上流行風險高,重于常年,流行面積約1億畝,需預防面積約2億畝次,重發區域呈北擴態勢。其中,江漢、沿淮及其以南麥區大流行,黃淮南部麥區偏重流行,西南大部、黃淮北部、華北南部、西北大部中等流行。藥劑預防適期為小麥齊穗至揚花初期,江漢和江淮為4月中下旬,黃淮和華北南部為4月下旬至5月上旬,西北大部為5月上中旬。

條銹病總體中等發生,輕于上年,發生面積約3800萬畝。其中,湖北大部、河南南部、陜西大部、甘肅東南部、新疆伊犁河谷偏重流行,西南大部和西北其他麥區中等流行,黃淮大部、華北南部等麥區偏輕發生。流行盛期,西南和漢水流域為4月中下旬,黃淮和華北南部為4月中旬至5月中旬,西北冬麥區為5月中旬至6月中旬、春麥區為6月下旬至7月下旬。

白粉病總體中等發生,接近常年,發生面積9000萬畝。其中,江蘇沿淮、淮北和沿海局部以及河南北部偏重發生,黃淮、江淮、西北及西南大部中等發生,華北大部麥區偏輕發生。發生盛期,江漢和江淮麥區為4月中旬至5月上旬,黃淮麥區為4月下旬至5月中旬,華北和西北麥區為5月份。

紋枯病總體偏重發生,接近上年,發生面積1.3億畝。其中,江漢、江淮和黃淮大部偏重發生,華北大部中等發生,西北大部偏輕發生。江漢、江淮目前已開始侵莖,黃淮、華北和西北麥區發生盛期為4月中旬至5月上旬。

葉銹病、莖基腐病、根腐病發生區域擴大,上升態勢明顯;全蝕病、葉枯病、黑穗病、胞囊線蟲病等病害在部分地區會造成一定危害。

(二)主要害蟲

穗期蚜蟲總體大發生,發生面積2.4億畝。其中,華北和黃淮北部麥區大發生,黃淮南部、西北大部、四川盆地偏重發生,其他麥區中等發生。為害盛期,西南大部為4月中下旬,江淮和黃淮為4月下旬至5月中旬,華北和西北冬麥區為5月上旬至6月上旬,西北春麥區為6月下旬至7月下旬。

吸漿蟲總體偏輕發生,發生面積2000萬畝。河北、天津、山東、河南、安徽、陜西等地局部地塊會出現高密度點片為害。成蟲羽化盛期為4月中旬至5月上旬。

麥蜘蛛、一代棉鈴蟲、一代粘蟲、灰飛虱、麥葉蜂、麥莖蜂、土蝗等在部分地區會造成一定危害。

二、預報依據

(一)赤霉病和條銹病菌源分布廣,蚜蟲種群數量大

赤霉病:常發區麥稻、麥玉連作,田間稻樁和玉米秸稈存量大,秸稈帶菌率明顯高于去年,湖北、安徽、浙江、上海、江蘇稻樁平均株帶菌率分別為7.6%、5.9%、4.4%、3.6%和3.0%,田間菌量滿足大流行條件。其中,安徽稻樁株帶菌率同比高1-2倍,沿江達11.1%-24.3%,淮北麥區玉米秸稈帶菌率一般為10.0%-28.6%;江蘇稻樁株帶菌率大多在1%-5%,沿淮及淮北部分地區超過10%,且單個稻樁菌量也顯著高于往年;河南平輿玉米秸稈帶菌率為2.5%,低于近年同期。據4月初江蘇、安徽、湖北等地調查,病菌子囊殼成熟度指數為20-70,子囊孢子釋放時間與小麥揚花易感病期吻合。

條銹病:該病已在四川、云南、貴州、重慶、湖北、河南、陜西、甘肅8省(市)55市281個縣發生486萬畝,發生縣數和面積同比分別減少109個縣和56.2%,發生面積比2011-2017年同期平均值減少27.6%,與2013年相當。目前,西南麥區進入流行擴散期;湖北麥區點片發生,平均病田率為9.6%,宜城病葉率達2%-9%;河南南陽、信陽零星發生,平輿縣監測的空中孢子量分別是去年和常年的3倍和15倍;陜西總體發病程度是2010年以來第二重發年份,關中麥區與大流行的2017年相當,寧強、漢濱已進入普發階段,平均病葉率為1%左右。

白粉病:大部麥區病情輕于近年。目前發生428萬畝,同比減少43.7%。西南麥區處于發生盛期,平均病葉率在1.2%-2.7%,云南、貴州局部麥區在20%左右;江漢、江淮和黃淮大部平均病葉率為0.2%,山西南部局地發生相對較重,平均病葉率為2.7%,旱垣地及早播麥田最高達40%;西北地區零星見病,華北大部尚未見病。

紋枯病:病情總體輕于上年,目前在江漢平原、江淮和黃淮麥區發生7496萬畝,同比減少8.4%。河南、安徽、山東、江蘇平均病株率分別為14.5%、8.5%、8%、5.2%,其他麥區為0.9%-2.5%,比上年同期減少8.8%-62.1%;河南、山東、安徽等地局部發生較重,平均病株率在15%-30%。

蚜蟲:種群密度低于近年,目前發生2534萬畝,同比減少19.4%,西南麥區為發生盛期,平均百株蚜量為160-560頭,同比減少4.6%-71.1%;江漢、江淮和黃淮麥區平均百株蚜量為7-27頭,同比減少9.2%-79.2%;華北、西北麥區處于初發期,平均百株蚜量一般在5頭以下。西南、江漢等麥區局部重發田塊,百株蚜量達4000-6000頭,沿淮及淮北麥區重發田塊達1000-2000頭。

吸漿蟲:華北、黃淮、江淮麥區蟲口密度低于近年,當前正處于幼蟲上升活動期。春季淘土調查平均每樣方蟲量,天津、河北、山西分別為4.1頭、2.1頭和1.1頭,同比減少15.4%-30.3%;其他麥區蟲口密度在1頭以下,低于上年。河北安新和博野、安徽譙城等地最高蟲量分別為71頭、36頭和18頭。

(二)小麥品種布局和耕作制度對病蟲發生有利

大部麥區小麥品種布局無明顯變化,易感赤霉病品種占比達90%,黃淮海主產麥區小麥品種對條銹病抗性較差,感白粉病、葉銹病等病害的品種種植面積大,且品種連片單一種植,有利于病害發生。黃淮海麥區雖因遲播苗情較弱,但近期苗情轉化快,加之重視肥水管理,中后期田間群體大,對赤霉病、條銹病、白粉病、蚜蟲等病蟲害發生有利。江漢、江淮、黃淮麥區播期推遲且不一,生育進度差異大,揚花期極不整齊,致使易感病期拉長,遭遇連陰雨天氣幾率增加;且此區域赤霉病菌對多菌靈抗性進一步增強,防治效果降低,赤霉病流行危害威脅加大。黃淮海麥區小麥抽穗揚花期與吸漿蟲羽化期較為吻合,有利于其產卵為害。

(三)天氣條件總體有利于中后期病蟲害發生

據氣象部門預測,4月中下旬,大部麥區氣溫正常或偏高,江淮、江漢、黃淮麥區有多次降雨過程,有利于赤霉病、條銹病的流行。5月份,華北和黃淮東部降水偏多1-2成;江淮、江漢麥區降水接近常年,但常年降雨均值大,將加重病情蔓延;華北和黃淮東部等大部麥區氣溫接近常年,有利于穗期蚜蟲繁殖為害。
來源:病蟲害測報處

( 責任編輯:YanBO)
相關資訊
行情按地區分類
推薦信息
專題信息
熱點資訊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在線投稿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我們 | 網站地圖
2004-2009©版權所有: 農資網,保留一切權利!
如果您有任何意見和建議,歡迎您E-mail至:ampcn#126.com
客戶中心:0371-63563512 13903839098 技術支持:0371-6356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