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于麗娟
2017年,我國化肥市場改革轉型之路穩步前行。據統計,我國化肥總產能已達1.3167億噸,產量達8011萬噸,而需求量僅為6610萬噸,過剩產能近50%。2017年,在“去政策化”以及“零增長”等方針政策的指導下,我國化肥市場繼續進行優勝劣汰、改革升級。縱觀2017年的復合肥市場,以下幾點對行業的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環保之勢猛如虎
2017年各種環保政策大爆發,“十三五”規劃、環保稅、垃圾分類、藍天保衛戰、生態保護紅線、PPP模式等相繼推出。化肥產業作為高污染的產業,山東、兩河、湖北、四川等多地區環保小組進駐,產能受到明顯限制。不合格產能被迫進行整改、升級、或淘汰。后期環保常態化,對化肥產業的去產能化起到積極作用。
產能過剩的供需現狀將持續存在
2000年以來國內復合肥需求始終保持穩步增長,年均增長率在6%左右,然而復合肥以及整體化肥行業的去產能仍需繼續努力。落后的產能正加速退出市場,而新的產能擴張仍在繼續。新產能投放的特點是,依靠原有的品牌影響力、靠近需求地以及資源地、具備先進的技術。
成本不斷推高
推動化肥價格上漲的主要成本因素為煤價及電價、以及設備改造的費用。2016年4月份電價優惠全部取消,自此化肥生產使用高價電。2017年無煙煤的價格不斷走高,12月初山西及河南地區相比2016年同期的無煙煤價格,分別上漲205元/噸、180元/噸。環保施壓,倒逼化肥企業進行設備升級改造,增加了成本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