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化肥市場大事頻頻:11月底發改委召開了化肥行業價格告誡會;天然氣緊張造成氣頭企業大規模停產,經央視報道,氣荒情況國人皆知;化肥出口關稅政策出臺,在保持去年政策不變的情況下,下調了三元素復合肥出口關稅;國家增加了幾百萬噸化肥淡季儲備貼息,也就在同時,尿素價格像脫韁的野馬,在上周一周之內漲幅高達150元/噸以上。尿素價格的上漲僅僅是因為炒作嗎?筆者以為不然。
國內的氣頭尿素產能在1600萬噸左右,占中國尿素總產能的20%左右,往年氣頭企業在這個時段開工率也不高,因而,即使氣頭尿素全停到3月底,同上年同期相比,減少的尿素產量也不會超過200萬噸,去除出口下降的180萬噸,也僅僅產生了幾十萬噸左右的缺口,而煤頭適量增產,似乎這個缺口會更小,但真的是這樣嗎?筆者認為天然氣的影響不能僅考慮氣頭尿素,而是要考慮對總氮的影響,因為川渝地區的合成氨也基本都停了,影響到氯化銨、磷酸銨和硝銨的生產,而這些非尿素企業要生產,就會從其它地區進合成氨,進一步壓縮其它地區煤頭尿素的產量(農民用肥也考慮的是總氮,而不是僅指尿素)。筆者整理了一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假如氣荒延續到2月底(確定事件),川渝地區減少的總氮為92萬噸,折尿素200萬噸;延續到3月底,減少的總氮約129萬噸,折尿素280萬噸。再考慮其他地區氣頭企業(如云南、西北等)停產,筆者估算若氣荒到2月底,全國減少總氮折尿素在250萬噸以上;到3月底這個數據可能在350萬噸以上。
再來看表觀消費量和社會庫存。2017年國內尿素表觀消費量快速下降,降幅近400萬噸。之前筆者分析過,今年玉米種植面積大幅下降,但工業需求應該穩中有升。按玉米種植面積下降5千萬畝、每畝少用尿素60斤算,減少的尿素需求量在150萬噸左右,大大低于表觀消費量地下降,筆者推斷,這個巨大的差距是社會庫存的減少。事實上,今年尿素價格一直較為堅挺,可以充分證明今年的社會庫存大大低于往年。
現在算一下到明年2、3月份國內的尿素供銷平衡情況:假設社會庫存較去年同期減少100萬噸,在尿素出口為零的情況下,氣荒到2月底,同比尿素供應量減少200萬噸;到3月底,尿素減少供應270萬噸,如果有出口,這個缺口更大,也就是說,今年尿素是緊平衡,明年尿素供應將更加緊張。
有人說,中國尿素還是產能過剩,只要價格高了,會刺激煤頭企業增加產量,但這個結論根本站不住腳:鋼鐵、水泥和煤炭等行業的生產利潤都達到了近30%,我們沒看到產量的明顯增長,原因何在?受到環保和去產能地剛性約束,使得供應量已經失去了對價格的響應能力,價格上漲并不能帶來供應的增加。在尿素行業也同樣存在著制約產量增加的剛性約束:天然氣供應和環保。在這些約束因素沒有解除的情況下,通過增加淡儲等方法來平衡供求只會讓價格越漲越高。
價格告誡會和增加淡儲體現的是政府不希望化肥價格大幅上漲,但需要對癥下藥才會有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