鉀肥是柴達木盆地眾多鹽湖資源中的一大特色資源,在全國占有明顯優勢,經過多年的資源勘探和綜合開發,鉀肥產業由小規模、低水平開發向大規模、高水平、綜合開發邁進,成為海西工業發展的重要支撐,為全國糧食安全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要把解決“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這必將為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發揮海西鉀肥資源優勢,鞏固提升鉀肥工業龍頭地位奠定堅實基礎。
據了解,全國鉀鹽查明資源儲量10.6億噸(KCl),其中96%以上的鉀鹽資源儲量集中分布于青海和新疆,截至2015年底,海西鉀鹽查明儲量8.03億噸,占國內80%以上,集中分布在察爾汗、大浪灘、昆特依、馬海鹽湖,其次分布在一里坪、臺吉乃爾湖、尕斯庫勒等鹽湖中。鉀肥的開發利用在保障國內鉀肥有效供給、提高鉀肥自給率、促進農業發展、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提高民生質量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國內資源型鉀肥產量1220萬噸,其中海西地區鉀肥產量達到850萬噸,占國內總產量的70%,是我國重要的鉀肥供應地。目前,海西鉀肥產業發展穩中有進,主要體現在產量的提升和項目的順利推進。截至10月,全州生產鉀肥733.4萬噸,同比增長3.1%,實現產值110億元、增加值35.1億元。
2017年,我州重點建設了青海中信國安科技發展有限公司40萬噸氯化鉀、冷湖濱地鉀肥有限公司百萬噸鉀肥擴能改造、青海中信國安科技發展有限公司30萬噸硫酸鉀、五礦鹽湖有限公司一里坪鹽湖資源綜合利用、格爾木藏格鉀肥有限公司年產15萬噸氯化鉀及5萬噸食用氯化鉀等6個項目,截至10月底完成投資21.57億元,項目建成后新增鉀肥產能170萬噸,新增產值約25億元,屆時海西鉀肥總產能將超1000萬噸。
鹽湖鉀資源的開發和產量的持續提升,有力保障了我國鉀肥供應,進一步強化了我州作為全國最大鉀肥及鉀鹽生產基地地位,使得我國鉀肥對外依存度下降趨勢增大,有效平抑了國內鉀肥市場價格,進口議價能力進一步增強,防范了國際鉀肥資源壟斷帶來的風險。隨著海西鉀肥產業技術裝備水平的不斷提高,氯化鉀品質逐步提升,以“鹽橋”等品牌的氯化鉀品位提高到98%。
今后,將開展新一輪鉀鹽勘查,大幅增加鹽湖資源儲量,重點開展柴達木現代鹽湖鉀鹽補充勘查和深部富鉀鹵水勘查,西臺—察爾汗鉀硼鋰鎂鹽勘查區、南翼山構造區富鉀鹵水和以大浪灘—黑北凹地富鉀鹵水地質勘查,柴達木西部深層含鉀、鋰、硼鹵水風險勘查和評價等,柴達木地區新的硼礦源勘探,力爭新增氯化鉀資源儲量3億噸。同時,抓好鉀肥提質擴能,進一步鞏固國家最大鉀鹽生產基地的地位,根據不同鹽湖類型,科學規劃各鹽湖資源開發方案、開發規模和開發時序,到2020年,鉀鹽產量穩定在1000萬噸左右,實現鹽湖資源平衡開采、綜合利用和可持續發展,并以青海鹽湖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藏格鉀肥有限公司等龍頭企業為重點,做好國產鉀肥生產儲備,保障國內鉀肥穩定、可持續供給。
將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積極推動產業流程、技術、工藝創新,構建鉀肥開發利用科技創新體系,進一步依托產業優勢,發展高效新型化肥,開發以鉀元素為主,多種中微量元素和有機質的全元素為輔的專用肥和水溶肥等,開展水肥一體化體系建設,提高鉀肥利用率,進一步改善鉀肥在化肥使用中的占比。推動融入“一帶一路”,推動青海、新疆、西藏、內蒙等省區及土庫曼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哈薩克斯坦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鹽湖資源綜合開發利用,打造以海西為核心的“一帶一路鹽化走廊”;密切關注東南亞境外鉀鹽項目開發動態,把握機遇推動鉀肥資源開發全球布局,適時推動境外鉀資源項目開發利用。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建立健全更加嚴格的環境保護管理制度,加強鹽湖及周邊生態環境變化監測,同時大力開展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繼續完善管理體制機制,加快推動組織協調、政策法規等鹽湖資源管理體制機制創新,構建科學的資源管理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