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初,“2017全國農資科技博覽會暨全國品牌農產品交易會”在江蘇省南京市隆重開幕,參會各方達千人。現場,記者采訪發現,于當天宣布正式上線運營的“中國農資質量安全追溯平臺”;以及在在“全國優質農資產品展區”和“中國智慧農業展區”主題展區,集中展示的現階段農資生產和服務領域“新成果、新技術”成為參會代表最關注的焦點。
當前,國家對保障農產品安全空前重視,如何把控農資安全也成為重要的課題。在當日同期召開的重要活動“2017中國智慧農資高峰會議”上,由中國農資流通協會主辦,中科院合肥技術創新工程院承建的“中國農資質量安全追溯平臺”正式上線運營。
該平臺統一建設規范,統一數據存儲,統一查詢入口,通過利用物聯網技術可實現農資商品‘一物一碼’全程追溯。平臺具備質量追溯、智能物流、農技服務、增值服務等功能,裝備種子、化肥、農藥等質量追溯全自動掃碼設備。自2011年9月項目正式啟動以來,平臺得到飛速發展,截止2017年6月,已經有76家大中型企業加入平臺,可追溯產品達1億多件,日查詢量達1萬多次。對此,一家大型磷肥生產企業市場部負責人表示,采用這一追溯系統將對市場串貨和假冒偽劣行為進行有效的遏制,同時,通過產品追溯能夠對產品銷售流向進行更加準確的把握,為市場銷售和產品研發提供更加有價值的大數據信息。
在博覽會分設的“全國優質農資產品展區”,記者看到,以“生物有機肥、新型海洋生物農藥、土壤益生菌、廣譜甘藍夜蛾核型多角體病毒殺蟲劑”等為代表的新型農資產品占據了大壁江山。此次博覽會所呈現的新型肥料扎堆展示現象,正是目前農資行業特色農資產品迅猛增長趨勢的縮影之一。
在這個展區,記者發現了一個有趣的展臺:北京地福來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展出“藻類活性細胞生物肥”,參觀者可以一人一小杯,共飲“生物肥”。該公司負責人秦小鷗介紹,利用藻類活性細胞與植物的內外共生關系、以及藍藻細胞超強的生物固氮作用,能夠實現“增加作物產量、提高品質、縮短生長周期、增強作物抗性、減少農藥化肥使用、改良土壤”等多重功效,目前,在全國實驗面積已經超過2000萬畝。“喝著味道還不錯,能感覺到是弱堿性的肥料!”一位正喝著“藻類活性細胞生物肥”的經銷商告訴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