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國民營養計劃(2017-2030年)》(下稱“計劃”),提出要全方位布局國家營養發展未來,加大力度推進營養型優質食用農產品生產,提升優質農產品的營養水平,將“三品一標”(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農產品地理標志)在同類農產品中總體占比提高至80%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2014年,我國“三品一標”在同類農產品中總體占比只是在40%以上。此次《計劃》提出要將占比大幅提升到80%以上,規模至少翻一倍。這意味著未來更大面積的農作物必須一改過去混亂、無標準的種植局面,開始實行“標準化”種植生產,這也對未來化肥、農藥的生產、使用標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歐盟化肥用量50年(1961-2012)來減少了30-50%(數據來源: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趙秉強研究員公開報告)
在歐美和日本等農業發達國家,農業生產是以高度的標準化進行生產。這使得歐美日從上世紀60年始,農資投入品尤其是化肥用量實現了零增長甚至負增長(歐盟化肥用量減少30%-50%、日本減少50%)。
農業是生產優質營養農產品的源頭,牽一發而動全身。隨著《計劃》的逐步推進,越來越多的農作物要嚴格按照標準化進行種植,在這一過程中,化肥、農藥的用量、生產標準將出現怎樣的變化?這一變化將對農資行業產生怎么的影響?變革之下,對農資行業來說,又隱藏著什么樣的發展契機?值得我們去探討。
“三品一標”農產品占比提至80%以上
“三品一標”是對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農產品地理標志的簡稱。“三品一標”對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促進農業標準化生產和推動農業發展方式轉變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在全國范圍內,2014年我國“三品一標”主要認證產品年產量占同類農產品商品量的40%以上,認定的種植業產地占全國耕地45%以上。截至2016年,統計數據顯示,我國“三品一標”總數接近10.8萬個,無公害農產品種植面積達到1604萬公頃,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面積為1100萬公頃,有機農業示范基地面積為169萬公頃。
在本次《計劃》中,提出要將“三品一標”(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農產品地理標志)在同類農產品中總體占比提高至80%以上,規模是2014年的2倍。這標志著未來按照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農產品地理標志等相關標準進行“生產”的農作物將越來越多,規模也將大幅提升。
農產品標準提升“考驗”農資使用前景
種植標準化是生產營養優質食用農產品的關鍵環節。在歐美和日本等發達國家,農業是以高度的標準化為基礎生產,對農資的生產和使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用什么品種、何時施肥、施多少肥、何時采摘,都有嚴格的規定。這使得歐美日國家從上世紀60年始,化肥用量實現了零增長甚至負增長(歐盟化肥用量減少30-50%、日本減少50%),糧食等作物產量反而持續增長,環境污染得到改善。
日本化肥用量50年(1961-2012)來減少了50%(數據來源: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趙秉強研究員公開報告)
在我國,當前化肥、農藥大量施用,導致水環境污染、土壤肥力退化、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頻發,減肥減藥勢在必行。從2015年開始,農業部相繼啟動化肥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計劃、果菜茶有機肥替代化肥行動方案,也是針對上述問題而采取的政策方案。
《計劃》的頒布實施,不僅對提升種植業的標準化意義重大,更對大幅降低化肥、農藥使用量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當前,我國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標準、有機農產品在化肥、農藥使用上的有著嚴格的標準,減少化肥、農藥使用是方向。有機產品是禁止使用人工合成的化肥和農藥,只能使用農家肥,別的任何化學肥料都不能用;綠色食品分為A級和AA級兩種,A級允許限量使用化肥、農藥,AA級則要求在生產過程中不使用化肥、農藥等有害于環境和健康的物質。而無公害認證的產品規定不使用國家禁止使用的化肥和農藥。
牽一發而動全身。種植端是農資使用的源頭,源頭大變革,實行標準化種植,化肥、農藥的生產標準、使用標準也需要適應“潮流”、與時俱進。
鏈接:“三品一標”釋義
無公害農產品是指產地環境、生產過程和產品質量符合國家有關標準和規范的要求,經認證合格獲得認證證書,并允許使用無公害農產品標志的優質農產品及其加工的食用農產品。
綠色食品是指遵循可持續發展原則,按照特定生產方式生產,經專門機構認定,許可食用綠色食品標志商標的、無污染的安全、優質、營養類食品。
有機食品指來自有機農業生產體系,根據有機農業生產要求和相應標準生產加工,并且通過合法的、獨立的有機食品認證機構認證的農副產品及其加工品。
農產品地理標志是指標志農產品來源于特定地域,產品品質和相關特征主要取決于自然生態環境和歷史人文因素,并以地域名稱冠名的特有農產品標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