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氮肥產業發展的5年,從價格來看更能直觀去反映?傮w來看,從2013年到2017年,以尿素價格為例,整體呈現下滑趨勢,最高價格達到2160元/噸,而最低價格卻僅有1100元/噸,價差達到1000元/噸,幾乎腰斬。
其中2013年1-12月全國尿素平均出廠價為1832元/噸,同比下降285元/噸,降幅13.5%;2014年全國尿素平均出廠價1558元/噸,同比下降290元/噸,2014年氯化銨市場也極度低迷,全年平均出廠價僅335元/噸,同比下降275元/噸;2015年,尿素價格呈現淡旺季走勢,5月份之前價格呈現上漲走勢,但6月份以后價格再次出現回落;2016年尿素價格大部分時間在上年同期價格下方運行,而且價差較大。2016年1-12月我國尿素平均出廠價1270元/噸,同比降低293元/噸,降幅18.7%。
尤其是2016年,氮肥產品價格一降再降,出現近十幾年來最低,企業大面積虧損,行業虧損創歷史新高。全年行業虧損98億元,尿素全年平均出廠價僅1270元/噸,售價和成本嚴重倒掛。但2017年,隨著落后產能的逐漸退出,行業供需矛盾有所緩解,氮肥市場明顯好轉。
隨著氮肥行業各項優惠政策取消,生產成本出現上漲,但由于供應過剩較為嚴重,以及農業需求疲軟,氮肥市場一直表現不佳,價格連續低位徘徊也加速了落后產能的退出。雖然近兩年氮肥去產能工作取得較大進展,但目前國內尿素產能仍有7700萬噸/年,過剩量達15%左右。如果今后市場回暖,一些“僵尸”產能有復活的可能,去產能的任務仍非常艱巨。
供需矛盾得到逐步緩解
供需矛盾成為決定價格的主要因素,在過去五年中,我國氮肥總量變化出現轉折,氮肥總產量在2015年達到歷史最高值后,開始呈現下降趨勢。尿素產能在2013年達到8070萬噸/年的最大值后,2014-2016年開始不斷減少,2016年底產能僅7710萬噸,相比2013年下降了4.5%,年均下降1.5%。
產量方面,隨著前幾年新增產能的不斷釋放,尿素產量在2015年達到近幾年的最大值7059萬噸,2016年出現大幅下降,同比減少了12.3%。其他氮肥產品,例如碳酸氫銨、氯化銨、銨等,這幾年的供應量也在逐年減少,從而導致氮肥總量供應出現減少,2016年底我國氮肥總產量4257萬噸,相比2015年的最大值4716萬噸下降了9.7%。供應下降主要受各項優惠政策取消、產能嚴重過剩以及農業需求減少等多方面因素影響,導致行業運行艱難,一批落后產能加速退出,而新投產項目明顯減少。其中2015年我國合成氨、尿素退出產能首次超過新增產能。值得注意的是氮肥新增產能均采用加壓煤氣化技術,氮肥產能向煤炭資源所在地或煤炭運輸比較便利的地區集中。
2017年計劃有3套裝置計劃投產,總產能90萬噸,但預計僅有1套30萬噸產能投產,預計將有約500萬噸尿素產能將停產,預計有效產能凈減470萬噸,降為7240萬噸。
在需求量方面,尿素的需求量在2014年達到5880萬噸的高峰后,2015-2015年呈現下降趨勢,2016年的需求量減少至5311萬噸,同比降低6.6%,我國尿素表觀消費量在經歷了2010年到2013年的一路上漲,達到了一個高點,2016年表觀消費量與2009年相當。預計2017年的需求量仍將繼續下降至5150萬噸。
在化肥零增長政策的驅動下,氮肥的需求量下滑趨勢已經顯現,雖然在過去的5年中,尿素的供應量也呈現下滑趨勢,但由于氮肥行業整體產能依然過剩,所以氮肥行業的供需矛盾短期內依然存在,這就為氮肥企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繼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積極推進產品結構調整,通過創新實現產品的差異化和多元化,以適應我國綠色、現代農業發展的需求。
競爭力下降激發企業創新意識
過去5五年氮肥產品出口大幅增長,使出口市場成為緩解國內淡季市場壓力、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的一個重要途徑。
我國尿素出口量占到全球尿素貿易總量的30%,已經成為全球第一大尿素出口國,在國際市場上占據重要地位。2013-2016年我國累計出口尿素總量達到4450萬噸,其中2014、2015年年度出口量達到1350萬噸以上。其中2014年我國尿素出口數量創歷史新高,達到1361.6萬噸,但價格處于全球洼地,35%以上的尿素出口至印度。
但從2016年以來,隨著國際能源價格低位運行,以及我國氮肥生產優惠政策取消、原料煤炭和電力等能源價格上漲,出口競爭力有所下降,2016年我國累計出口氮肥(折純)731.3萬噸,同比下降26.6%。其中出口尿素887.1萬噸,同比下降35.5%。2017年出口市場仍未有好轉,1-4月份累計出口氮肥161.8萬噸(折純),同比下降32.9%,預計2017年全年尿素出口量將低于700萬噸。
尿素出口量回落的原因:一是美國、歐洲等地區氮肥生產成本大幅下降;二是印度招標采購量減少。國內出口企業在面臨成本上升,產品在國際市場競爭力明顯減弱的情況下通過原料結構調整、產品結構調整來深耕國內市場的需求,
在原料結構調整方面,隨著一批先進煤氣化技術開發成功和投入運行,氮肥行業的原料結構調整邁出新的步伐。根據氮肥協會數據統計:到2016年底,我國采用水煤漿加壓氣化、干煤粉加壓氣化、碎煤加壓氣化技術已建成合成氨裝置生產能力達到2082萬噸,占全國合成氨總產能的28.5%,相比2013年提高了11%。
在產品結構調整方面,過去5年中,氮肥行業圍繞傳統產品改性增效、復合化等推進產品結構調整取得較大進展,逐步向高效化、功能化、液體化方向發展。肥料新品種開發步伐加快,其中增值氮肥和液體氮肥的發展嶄露頭角,到2016年有180萬噸的增值肥料投向市場,其中包括90萬噸的增值尿素。
逆境中彰顯轉型力量
近年來,氮肥行業成了肥料行業中效益最差的行業,從2014年開始連續三年虧損。
2014年,由于氮肥市場極度低迷,企業大面積虧損,行業經濟運行極其困難。2014年1-12月氮肥行業主營業務收入為2616.7億元,同比下降6.2%;行業虧損56.6億元,2014年氮肥行業共有企業331個,其中虧損企業156個,同比增長23個;虧損企業虧損額129.6億元,同比增長106.7%。行業虧損面達到47.1%。
2015年氮肥行業主營業務收入為2532.9億元,同比下降3.6%;盈利虧損相抵后全行業虧損31.3億元。規模以上氮肥企業307家,其中虧損企業129家,行業虧損面42%。近幾年內外部新形勢給氮肥產業的發展造成很大的考驗,導致很多企業舉步維艱,全行業為了應對困難付出了艱辛的努力。氮肥協會在推動行業轉型發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行業里也涌現了一批優秀企業,在逆境中仍取得不錯的效益。
在2016年行業整體大面積虧損的情況下,仍有一批企業實現較好的盈利。2016年,華魯恒升實現利潤10.6億元,湖北三寧9.6億元,湖北宜化5.9億元,魯西5.3億元,山東聯盟3.0億元,江蘇靈谷2.3億元,河南心連心1.6億元,河南駿化1.5億元。這些企業在結構調整、節本增效、能耗管理、環保治理等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績,成為行業的標桿和典型。他們的經驗和實踐表明,氮肥企業的轉型升級是實現行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在這些龍頭企業引領下,氮肥產業正在逆勢飛揚,闊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