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生物刺激劑在中國市場的發展有所放緩。我認為反映出四點問題。
一、市場定位期望過高。這類產品只是生產優質高產農副產品系統中的一個措施,功效重點在優質,而且需要在一定前提下才能發揮優勢。不能把它當作農藥或化肥的替代產品,要朝“從種到收全程提供抗逆保護,確保優質高產”這個方向發展。
二、難于形成品牌。激素、調節劑和刺激物能夠對作物生長起到積極的作用已被農戶認識。但怎么突出自己產品的獨特性,成就品牌?這是個難點。個人認為突破口可能在“發現”產品的特有功能上,比如抗寒、抗旱、解藥肥害等激發作物抵抗力方面,或膨大、增色、外觀美好、口感好、品質優、根系生長等第一功效方面,也可能在增產上。總之要讓自己的產品成為某一特效或必需產品。
三、見效慢,使用后不能達到期望值。建議將推廣重點放在第一功能展示上,突出產品功能在解決實際問題上的不可替代性。
四、銷售上量困難。生物刺激劑要借助肥料或農藥的功效,切入市場。個人認為“要打組合拳”。肥料相當于汽車的發動機,農藥是車輪和方向盤,生物刺激劑就是車身。只要系統配置好、匹配到位,上量就不是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