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農藥
2015年起,湖北省農藥使用量首次實現“零增長”。2016年,全省農藥使用量減少1200噸,減幅達2.2%——農藥,是農業實現穩產增產的有力武器。
然而,多年以來,因種種原因,農業生產濫用農藥現象嚴重,導致農殘污染,農產品質量安全事故時有發生。
2015年開始,一場“農藥使用零增長”行動在荊楚田野展開,當年實現了零增長目標。去年全省農藥使用量4.8萬噸,比上年減少1200噸,減幅達2.2%。農藥使用迎來零增長時代。
去年1200噸農藥是如何“減”下來的?連日來,記者走田埂、訪專家,探究農藥減量背后的故事。
背景
農藥濫用多施亟待治理
1日早上,武漢市黃浦路中百倉儲蔬菜銷售專區,王大媽拿起一把竹葉菜,前前后后仔細檢查后,挑了一把葉片上蟲眼較多的菜放在籃子里。“蟲眼多,表示農藥噴得少。”經驗豐富的王大媽自有一套理論。
王大媽的擔憂,也是所有老百姓的擔憂。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成為消費者眼中的大事。然而,一些農民為了追求農產品產量與賣相,或者不懂技術,大量濫施農藥,引發食品安全事故,導致人們談“藥”色變。
客觀來講,農藥是非常重要的生產資料和戰略物資,對防控病蟲害、保障農產品產量至關重要。植保部門統計,農作物病蟲草害引起的農業產量損失最多可達70%,而通過正確使用農藥可以挽回40%左右的損失。
農作物病蟲草害連年持續偏重發生,外來有害生物不斷入侵。據省植保總站統計,全省各種農作物病蟲草害常年偏重以上發生的達到20多種,其中殺蟲、殺菌和除草劑分別2.9萬噸、0.9萬噸和1.19萬噸,分別占農藥總量的55.8%、17.4%和22.9%。“為了賣相好看,一些生產者在病蟲害高發期大量施藥,且未經過一定時間的代謝便直接采摘上市。”湖北省農業廳種植業處處長肖長惜坦言,前幾年發生的“毒韭菜”“毒豇豆”事件就是由此引發的。
消費者看來,農藥成為食品安全的“罪魁禍首”,而對農民來說,濫用多施農藥加大了支出。肖長惜介紹,過分依賴化學農藥,造成大量農作物病蟲的耐藥性和抗藥性提高,使得農藥防治效果下降,用藥量不斷加大,農業生產成本大幅增加。數據顯示,2014年前,全省年使用農藥量5.2萬噸,有效利用率不足40%,這意味著,近3萬噸農藥在田野里被“白白浪費”。
采訪中,不少農民表示,農藥使用比較盲目,買藥愛跟風,打藥憑經驗,防治效果碰運氣。
科學使用農藥,減少農藥用量,環境友好,綠色發展,是現代農業的必然選擇。
肖長惜表示,農藥對農業增產貢獻巨大,完全不施用農藥,不現實。而是要研制推廣高效低毒農藥,以及改進施用方式提高效能。
路徑
控、替、精、統四策并舉
2015年3月,湖北省立下軍令狀,到2020年實現化肥農藥使用零增長。
湖北省植保總站站長郭子平用四個字概括了“減量行動”的主要做法——控、替、精、統。控,是綠色防控;替,是以高效低毒農藥取代傳統高毒高殘留農藥;精,是精準預報;統,是統防統治。
翠綠色的誘蠅球、黃色的粘蟲板、高速運轉的風扇捕蟲器……宜昌市星翔合作社聯合社柑橘園里,一個個造型獨特、功能各異的新玩意,引得游人稱奇。
聯合社理事長王恩珍是一個敢想敢干的女能人,市場上新出來的綠色防控手段,她都樂意主動嘗新。聯合社有核心柑橘基地5000畝,以前依靠傳統噴藥方法,生產出來的柑橘品質參差不齊,銷售也不順暢。生物防治設施“搬”進橘園后,病蟲害得到有效抑制,農藥用量減少了50%,柑橘品質大幅提升,優質果率達90%以上。
周圍農戶耳濡目染,跟著學,跟著用,目前聯合社綠色防控輻射周邊5萬畝柑橘園。
星翔聯合社是全省綠色防控的一個縮影。全省設立25個國家級綠色防控示范區和68個省級綠色防控示范區,示范區內,高效、低毒型農藥大力推廣,生物防治技術交替使用。在示范區的帶動下,全省主要農作物病蟲害生物、物理防治等綠色防治覆蓋率達30%。
病蟲害既要控,更要防。省、市、縣三級病蟲監測網已經形成,大數據監測、層層上報和會商機制,確保了監測預警的時效性和準確性,目前預測準確率最高可達97.6%,實現了植保信息與農業生產的零距離對接。
在湖北省,農民大多是一家一戶分散防治病蟲,組織化程度低,防治規模小。統防統治,是當前提高農藥使用效率、減少農藥使用的必要手段。全省鎖定46個糧食生產大縣和10個經濟作物主產區,每個縣重點扶持一個專業化服務組織,輻射帶動周邊服務組織,為農民進行統防統治服務。省農業廳還出臺獎勵政策,每年評選“二十強”專業化統防統治服務組織,入圍者獲植保無人機一臺。“到2020年,全省主要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覆蓋率要達到40%,比2014年提高10個百分點。”郭子平說。
新型高效施藥機械是實現農藥減量目標的關鍵因素。以前農戶噴藥,背著二三十公斤的藥箱,頭頂烈日在田間作業,耗時長、效率低。如今,無人植保機等“高、精、尖”植保器械成為田野新寵,操作者手持遙控器,幾分鐘輕松搞掂。
據統計,全省植保無人機保有量達240多架,自走式噴桿噴霧機1300臺,手推式噴桿噴霧機1.5萬臺,全年2900多個專業化服務組織,出動高效植保機械20萬臺套,開展統防統治逾億畝次。
科技在進步,農藥種類也隨之更新換代。新一代類、雙酰胺類高效低毒農藥的出現,取代了傳統高毒高殘留農藥。宜昌市信達農機公司農技員余藝林告訴記者,早些年,等化學農性大但有效成份含量低,一畝地一年需要施用半斤以上,如今,新型生物農藥,配上精準施藥,一畝用量不足1克,卻事半功倍。
展望
挖掘潛力,持續“零增長”不是夢
有人問,農藥使用量大幅下降,會不會是曇花一現?未來能否持續保持“零增長”?“農藥減量,潛力很大。”郭子平信心滿滿。
用最嚴的監管,守護“舌尖上的安全”。今年1月1日起,我國全面禁止生產、銷售和使用等5種高毒有機磷農藥。至此,我國禁用農藥已達39種。今年國家新修訂的《農藥管理條例》明確指出,、高毒農藥不得用于蔬菜、瓜果、茶葉、菌類、中草藥材生產或水生植物的病蟲害防治。對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堪稱史上最嚴。
加強源頭控制。農藥銷售處方制在全省的推行,將會為農藥減量拓展更廣闊的空間。
枝江市仙女鎮煙墩包村農民雷光培,承包24畝旱地用于種植芝麻,每年栽植前,田里水花生泛濫,尋找一款合適的除草劑一直是雷光培的心愿。仙女鎮春暉合作社銷售員易軍開出“處方”:1000毫升裝的草甘磷12瓶,每瓶藥兌4桶水均勻噴施,保證不誤事。
農民買農藥,商家開處方。處方制是宜昌市一項創舉,了農民濫用、多用農藥等問題。處方制從宜昌走向全省,今年已在19個市州部分鄉鎮啟動,示范門店達2000余家,2018年將在全省全面推行。
“零增長”行動,讓不少企業看到了一次難得的機遇。
湖北省地形地貌、種植結構等千差萬別,由于植保機械水平的落后,許多山區成了專業植保的空白區。挖掘潛力,細分市場,讓綠色防控遍及每一片農產品種植區。
湖北興邦無人機科技有限公司專注于做山區植保無人機,從恩施的土豆到宜昌的柑橘,興邦公司幾乎包攬了全省一半以上大型“山區業務”,賣機械,也“賣服務”,近幾年公司專業化服務面積成倍增長。總經理周大亮坦言:“看似業務范圍窄了,實則市場更加寬闊了。”
郭子平介紹,專業化統防統治,一般能降低用藥成本20%左右,全省主要糧食作物飛防面積不足10%,潛力顯而易見。
稻田種養綜合生態模式的推廣,為農藥減量帶來新空間。以風靡全省的“稻蝦共作”模式為例,水稻生長過程中的部分害蟲被小龍蝦捕食,而小龍蝦產生的排泄物則成為水稻的生物肥。數據顯示,稻田綜合種養區域內,農藥使用量平均下降70%以上。2016年全省綜合種養面積達到381.18萬畝,今年將有望突破430萬畝。
綠色植保深入人心,農藥持續“零增長”不是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