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化肥
化肥產業正遭遇雙重壓力。一方面,化肥行業深受產能過剩困擾,行業效益持續下滑。據統計,氮肥和磷肥產能過剩率分別達到30%和48%,復合肥產能2億噸,開工率不足30%。2016年,氮肥全行業虧損98億元,虧損面高達50.7%。另一方面,施肥不科學導致資源浪費、環境污染和農產品品質下降引起社會廣泛關注。數字顯示,由于化肥利用率低,每年化肥浪費高達4000萬噸。
以綠色發展為主線的農業供給側改革對化肥行業形成越來越大的倒逼效應。2017年6月25日,來自國家發改委、工信部、農業部以及全國農技推廣服務中心等部委和相關機構到訪中國最大的復合肥企業--金正大(002470),希望從企業發展中尋找一條化肥產業轉型升級的突破口。
"肥料是典型的供給側,國家開展供給側改革的初衷就是要生產適合需求的產品,從肥料行業來說,就是要提供適合農業需求的新型肥料和服務,保障糧食安全、環境安全和資源安全這三大目標同步實現。"參加調研的中國植物營養與肥料學會理事長白由路表示。
金正大是全球最大的緩控釋肥企業,同時也是中國最大的硝基肥和水溶肥生產企業,目前已經形成了國內最為齊全的新型肥料矩陣。淘汰落后產能、提高中高端供給,這是供給側改革的重要一環。國家發改委產業協調司石化處岳亞偉對此表示,肥料行業的過剩更多屬于結構性過剩,與農業的需求相比,高端綠色的肥料不僅不過剩,反而供給不足。
國務院參事劉志仁同樣強調研發新型肥料的必要性。他說,中央一直在強調綠色發展,對于肥料企業而言,能不能研發出一種肥料,既能保證糧食安全,又能改良土壤和保護環境,這是肥料行業未來的焦點。
國家發改委產業協調司石化處岳亞偉表示,肥料行業的產能過剩其實是結構性過剩,高端綠色環保的產品確實是不足的。在控制新增產能、鼓勵研發和降低關稅方面,發改委一直在努力,盡力為行業發展爭取一個良好的環境。同時,我們也鼓勵像金正大這樣有實力的企業大膽嘗試"走出去",為同行業闖出一條新路。
近年來,金正大先后在以色列、荷蘭、德國、西班牙展開了一系列海外并購。其中,對歐洲特種肥料第一品牌德國康樸公司的收購,創下了中國化肥業海外并購第一大單。同時金正大還收購了歐洲最大的包膜緩控釋肥生產商荷蘭Ekompany公司,收購西班牙水溶肥企業Navasa公司70%的股權,以及以色列艾森貝克公司51%的股權等。
據悉,此次三部委以及諸多相關機構將調研上百家企業,最終形成對政府政府部門的建議,指導化肥產業的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