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3月份開始,2017年度大合同的談判拉開了帷幕,但直到現在仍未有最終簽訂的消息傳出。中宇資訊分析師張杰表示,據最新消息,大合同只差“臨門一腳”,但在價格方面國內談判小組與國際供應商始終未能達成共識,故而雙方仍在商談中。
2016年以來,國內鉀肥生產量不斷增加,在價格持續下滑的情況下,大合同談判相對困難。2016年在庫存量持續較大,國內國際價格雙雙下滑的利空下,大合同亦是經過了長達半年之久的談判,最終定下了新的價格。
張杰表示,簡單來說,今年大合同遲遲未能敲定,就在于國際鉀肥的漲幅上,國際供應商認為中國大合同價格應該有明顯的漲幅,甚至有傳言稱國際供應商預期漲幅在30美元/噸,且與印度以及東南亞等其他地區的價格相對比,認為中國價格有上升的空間。然而中國在利潤下滑、國產鉀供應充足的多方考慮下,并不認為30美元的幅度是在合理范圍內。有消息稱,國內談判小組可接受的大合同漲幅僅在10~15美元。
然而大合同尚未最終敲定,國內進口鉀的價格已經有所調漲,近期港口進口鉀價格小幅攀升,據稱貨源緊張,且大合同可能上調,62%白鉀最新報價已經達到2000~2020元/噸。但如果大合同漲幅與國內可接受價位,那基本與國內目前市場價格持平,所以從大合同成本面看,難有繼續上漲的利好支撐。
張杰表示,無論國內對于大合同的傳言如何,大合同仍未正式簽訂,一切尚是未知數。國內化肥市場整體態勢不佳,夏季過后,下游工廠成品庫存較大,對原料的采購需求仍舊有限。加之國產鉀肥價格持續處于相對低位,因此市場暫無較大利好支撐價格大幅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