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度施用化肥會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并改變土壤的結構,對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帶來危害。施用化肥是一種傳統的生產方式和行為習慣,要改變種植者對化肥的依賴,就應從轉變認識、扶持保障、供給轉變和政策引導等各方面入手,綜合發力才能見到成效。
化肥用量大,農產品品質下降
農業部種植業管理司司長曾衍德介紹,不少人反映現在蔬菜水果口感比過去差遠了,這與化肥施用過多有關系。由于化肥用量過高,我國水果、蔬菜、茶葉的綜合效益遠遠低于歐美發達國家。接下來,國家將通過推動有機肥替代化肥行動來提高果菜茶的口感和價值。
果蔬的口感不佳,本質是品質下降,可比性嚴重不足。果蔬質量的下降,則會帶來核心競爭力的趨弱,一方面,成本的過高會造成價格倒掛,國產的價格高于進口的,無以走出國門;另一方面,品質的可比性降低,使之無法獲得國際認可。粗放化的經營模式,無法讓國內農業實現現代化,更無以實現國際化。
轉變投入和使用方式,實現科學種植
有政協委員針對農民不愿費力氣施用農家肥的問題,建議“要大幅提高農藥、化肥的價格,讓他們用不起”。盡管這一提議遭到了非議,不過如何破解化肥施用依賴癥,卻不能靠種植者的自我轉變,而需要通過政府的引導,從農產品安全的高度去整體推進,以供給側改革為切入點,轉變化肥的投入和施用方式,最終實現科學種植。
在認識上,應當通過對過度施用化肥危害性的宣傳,讓他們在算賬中去認知危害,減少施用的能動性。在供給上,應當通過有機肥來替代化肥,用更環保、更清潔的肥料代替化工肥,同時應當限制化肥的生產和用量。在政策上,應當通過財政、金融、土地等綜合杠桿,鼓勵加強有機肥和生態肥的研發力度,以實現化肥品種的替代。
農業可持續發展需要“國家行動”
有證據顯示,化肥的過度施用,會造成邊際效應的不斷下降,化肥用得越多,產量的增長越緩慢,最終達到一個相對飽和的狀態。更嚴重的是,過度施用化肥會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并改變土壤的結構,對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帶來危害。
當務之急,要改變國內化肥過度施用的現狀,需要有權威、統一、果敢有力的國家行動。應當立足于實情并吸收國外的經驗,通過政策調整、政府引導、科技推廣、技術普及,強化農業合作組織建設和規模種植效應,從國家戰略的高度,在鞏固糧食產量的基礎上,為提高糧食安全提供強大的制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