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發生概況
據各地3月上旬調查,近期紋枯病病情上升較快,部分田塊已達防治指標,全省大田平均病株率4.3%(0~100%),略高于去年同期,沿淮、淮北地區高的田塊病株率超過50%,發生程度明顯重于去年同期。
徐州市病田率達51.9%,平均病株率8.6%(0~100%),明顯重于去年同期的5.3%,其中旱茬麥平均病株率11.2%,稻茬麥平均病株率5.6%。鹽城市病田率28.7%(0~65.8%),平均病株率0.7%(0~34.2%),低于去年同期1.8%。無錫市調查,病田率達53.3%,平均病株率11.8%(0~48%),高于去年同期的7.8%。鎮江、揚州、連云港、宿遷、泰州、南通等地平均病穗率2%~4%(0~58.3%),與去年發生基本相當。蘇州、常州等地零星發生。
2 防治意見
隨著小麥進入拔節期,田間群體將進一步增大,加之近期氣溫逐步回升,田間郁閉程度逐漸提高,小麥紋枯病將進入發病盛期。各地務必要加強監測預警,強化分類指導,及時組織防治,科學打贏小麥病蟲防控第一戰。
一是強化監測預警。要根據測報規范要求,認真做好系統調查和大田普查工作,準確掌握病情發生發展動態,及時通過“江蘇省農業有害生物監測預警系統”報送病蟲信息,并適時發布預警信息,為正確開展防治提供科學依據。
二是強化分類指導。要充分利用電視、網絡、廣播、報紙、12316、農信通等渠道,全方位開展宣傳發動,提高信息到位率。在防治關鍵時期,要組織廣大農技人員深入田間地頭,指導農民針對不同類型田塊開展適期防治,提高防治效果。
三是科學組織防治。要堅持適期防治,對病株率達5%~10%的田塊及時開展藥劑防治;要選對藥種,可選用戊唑醇、己唑醇、井岡霉素等單劑或復配劑;要用足水量,用水量不低于50 kg/畝,于早晨露水未干時或傍晚對準麥苗基部施藥;對重發田塊,第1次防治結束后,隔7~10天進行第2次防治。
(江蘇植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