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發生趨勢
預計今年我省小麥條銹病偏重發生,發生面積120萬畝左右,主要區域為畢節市、六盤水市、遵義市、黔西南州、黔南州、銅仁市、貴陽市和安順市,涉及50余縣,以西部、南部發生較重,流行盛期為3月上旬至5月上旬。
二、依據
(一)發病情況。當前我省小麥多處于分蘗至拔節期,今年條銹病發病始見早、病點多,冬繁菌源量大。條銹病始見最早為省西部的納雍縣(2016年12月5日始見),比去年早8天。截至目前,全省小麥條銹病發生面積7.6萬畝,發生范圍涉及19個縣(市、區),較去年同期多10個縣,以西部、南部等麥區較重,中部較往年發病早,赫章、盤縣等縣已進入點片發病階段,納雍縣已普遍發病,局部田塊開始流行,發展流行較快,一般病葉率2-10%,高的28%。
(二)氣候適宜。今年冬季氣溫偏高,2月全省大部地區平均氣溫在4.5-13.5℃之間,較常年偏高0.1-1.0℃,前期降雨偏多,田間霧露大,局部地區條銹病迅速由點片擴散進入擴散流行階段,發展蔓延速度加快,田間新鮮病葉較多,不斷有中心病團出現。
(三)是品種布局。今年我省小麥品種中感病品種仍占較大比例。全省主栽的綿陽、川麥、畢麥、興麥及本地品種均不同程度感病,感病品種種植面積占50%以上,為條銹病的流行提供了客觀條件。
(四)越夏菌源影響。2004年至2008年,農業部在全國開展了小麥條銹病菌源區精準勘界工作,明確了我省西部麥區海拔1700米以上為小麥條銹病菌源安全越夏區域,海拔1600-1700米為特殊年份越夏區域,越夏菌源能夠與寄主進行有效銜接,引起秋苗發病。
三、防治意見
今年小麥條銹病見病時間早、發生區域廣、發生程度重,直接威脅小麥增產豐收。隨著近期氣溫迅速回升,小麥條銹病將提前進入發生流行關鍵時期,為將條銹病危害控制在源頭,減少損失,各地要提高認識,精心組織,明確防控責任,完善防控預案,強化督導檢查,做好病蟲監測預警工作,以小麥主產區、條銹病常發區為重點,堅持“帶藥偵察,發現一點,控制一片”的策略,做到“早發現、早預警、早防治”,確保糧食增產、農民豐收,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好病情監測預報工作。各級植保部門要加強監測,深入田間調查,做好系統調查和大田普查工作,準確發布病蟲情報,及時將病害發生危害的嚴重性和防治工作的緊迫性向有關部門匯報,提出防治方案,爭取各方支持。
(二)突出重點,抓住關鍵,掌握防治最佳適期。突出抓好小麥條銹病監控,做好西部、西南部、北部和中部等條銹病重發區、常發區田間管理,在關鍵時期進行防治,做到早發現、早預警、早防控,確保有效控制條銹病。
(三)開展聯防聯控,提高專業化防控覆蓋率。針對當前小麥條銹病發生情況,各地要積極組織開展病蟲專業化統防統治,統一組織、統一購藥、統一防治,做到發現一點,防控一片。通過開展專業化防治現場會,對專業化防治機手進行技術培訓,強化對專業化防治組織的技術指導、服務和宣傳,力爭今年小麥病蟲專業化防控覆蓋率得到進一步提高。
(四)抓好示范樣板,加大培訓力度。增加示范點的科技含量,保證物資、資金、技術落實到位,以示范樣板帶動大面積防治工作的開展。同時要結合示范樣板,加大培訓力度,做到技術服務到田,配套服務到戶,充分利用電視、電臺、報紙等宣傳媒介,普及防治技術,確保技術進村入戶,提高病蟲防治的時效性和關鍵技術的到位率。
(五)加大農藥市場的監督管理力度。在春耕備耕季節,組織開展小麥病蟲防治用藥市場監督抽查行動,加大對農藥貿易市場集散地和重點企業檢查力度,嚴肅查處違法生產、經營行為,凈化農藥市場,確保用藥質量,杜絕假冒偽劣農藥坑農害農事件的發生,保護農民切身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