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CAC農藥展會在上海舉辦,CACF農化裝備展、新型肥料展也同期舉行,很多人都有感覺,展會規模越來越大,參展企業越來越多,其中不乏跨界企業。在農資圈兒,跨界已經成為農資行業的常態,而企業和經銷商的跨界經營能力越來越受到關注。
跨界有多種方式,有的企業追求肥、藥融合,農藥公司成立肥料子公司或者通過并購來完成全產業鏈的結合;有的企業是轉行做農資,筆者在CAC展會上遇到不少生面孔,仔細一問,才知道是從金融領域轉行投資農藥化肥行業。另外就產品來看也存在跨界,農藥正在從傳統的農業應用逐漸開拓非農用領域市場。面對農藥研發成本日益提高,靠化學農藥起家的跨國農藥公司紛紛在生物農藥領域轉型。轉基因技術給除草劑領域帶來更多挑戰。
在這些變化中,筆者發現,跨界時代,企業和經銷商的這些能力越來越被重視:
第一:核心專利技術能力。以陶氏化學為例,其應用緩釋技術和高通量平臺技術成功將殺菌劑應用到船舶制造等非農用領域,開辟了農用殺菌劑工業化用途的新藍海。巴斯夫生物種衣劑也被認為是打造種衣劑市場新格局的一類產品。在市場一片紅海的情況下,核心技術的創新,無疑是企業的一片新大陸。
第二:鏈接資源的能力。細分市場越專業,對于終端市場來說,就越需要溝通鏈接的橋梁。對于農戶來講,需要精通各種農藥的經銷商來幫助他們做出選擇,而對于生產商,更需要融合不同的資源,并將其優勢集成,共同打造一個完善的產品。比如一個成功的種衣劑產品,既包括有效成分的成功篩選、復配,更包括成膜劑等助劑匹配,乃至到最后推向市場時的品牌精確定位。在CAC展會上,記者發現,更多原先從事農藥助劑生產的傳統B2B企業,也在加大宣傳力度,希望獲得更多的關注。這可能也是行業越來越開放融合的一個表現。
第三:滲透終端的能力。所謂滲透終端,最終是對于終端用戶需求的把握。對于農藥行業,有效成分已經不是目前最重要的競爭領域,而精確定位用戶成為關鍵。精準定位來源于對細節的不斷優化,通過定制差異化產品,從而滿足不同群體細分市場的需求。比如說,一些緩釋性材料的包埋填充,針對不同使用方式的農藥助劑劑型的優化,這些看似微小的差異,現在已經成為各廠家產品競爭力角逐的著力點。
總的來看,跨界時代,求大求全的思路不可取,找好定位,集中資源打造特色才是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