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13日,我站組織28個市、縣(市、區)植保站技術人員,邀請省氣象局專家,召開了2017年全省農作物主要病蟲發生趨勢會。與會人員根據2016年冬前病蟲基數、耕作制度、種植品種、作物苗情和氣候預測,結合農作物病蟲發生演變規律綜合分析,對我省農作物主要病蟲生趨勢進行分析會商,現將會商結果發布如下,供各地參考。
2017年全省農作物主要病蟲發生趨勢預報
預計2017年我省農作物主要病蟲總體將偏重發生,其中小麥赤霉病、水稻穗期病害存在大流行風險。主要病蟲發生趨勢具體如下:小麥病蟲總體偏重發生,其中赤霉病大流行風險高,小麥蚜蟲、紋枯病偏重發生,其他病蟲中等以下發生。水稻病蟲總體偏重發生,其中稻瘟病、稻曲病感病品種存在偏重以上流行風險,稻飛虱、稻縱卷葉螟、紋枯病偏重發生,稻薊馬在水稻生長前期中等至偏重發生,二化螟中等發生。玉米病蟲總體中等至偏重發生,其中以玉米螟、棉鈴蟲為主的鉆蛀性害蟲偏重發生,以銹病、彎孢葉斑病為主的葉部病害偏重發生,玉米蚜蟲中等發生。油菜菌核病偏重發生。棉花病蟲總體中等發生。棉枯(黃)萎病、棉盲蝽、棉葉螨中等發生,其他害蟲偏輕發生。東亞飛蝗偏輕發生。預計2017年全省小麥、水稻、玉米、棉花、油菜主要病蟲和東亞飛蝗發生面積分別為9700萬畝次、9750萬畝次、3900萬畝次、640萬畝次、800萬畝次和100萬畝次。
一、主要病蟲發生趨勢
(一)小麥、油菜病蟲
1.赤霉病大流行風險高,發生面積約2500萬畝。
2.紋枯病偏重發生,發生面積約2400萬畝。
3.銹病中等發生,發生面積約800萬畝(其中條銹病200萬畝、葉銹病600萬畝)。
4.白粉病全省偏輕至中等發生,發生面積約500萬畝。
5.小麥蚜蟲沿淮淮北偏重發生,發生面積約2300萬畝次。
6.麥蜘蛛全省偏輕發生,發生面積約900萬畝。
7.麥吸漿蟲常發區偏輕發生,發生面積約200萬畝。
8.小麥粘蟲輕發生,發生面積約100萬畝。
9.油菜菌核病偏重發生,發生面積約500萬畝。
10.油菜蚜蟲偏輕發生,發生面積約300萬畝。
(二)水稻病蟲
1.稻瘟病、稻曲病在感病品種上偏重以上流行風險高,發生面積分別為約500萬畝、約700萬畝。
2.紋枯病偏重發生,發生面積約2200萬畝。
3.稻飛虱偏重發生,發生面積約2000萬畝次。
4.稻縱卷葉螟中等至偏重發生,發生面積約1500萬畝次。
5.灰飛虱偏輕發生,發生面積約500萬畝。
6.二化螟總體中等發生,沿江和江淮東部偏重發生,全省發生面積約1500萬畝次。
7.大螟四稻混栽區偏輕發生,發生面積約100萬畝次。
8.稻薊馬單、雙晚苗期中等至偏重發生,發生面積約700萬畝。
9.南方水稻黑條矮病有上升趨勢,發生面積約50萬畝。
(三)玉米病蟲
1.玉米螟中等至偏重發生,發生面積約1300萬畝次。
2.棉鈴蟲中等發生,發生面積約700萬畝次。
3.玉米蚜蟲偏輕發生,發生面積約300萬畝。
4.二代二點委夜蛾偏輕發生,發生面積約100萬畝。
5.二代粘蟲偏輕發生,發生面積約200萬畝。
6.以銹病、彎孢葉斑病、小斑病為主的玉米葉部病害偏重發生,發生面積約1300萬畝次。
(四)棉花病蟲
1.棉枯、黃萎病中等發生,發生面積約50萬畝。
2.棉盲蝽中等至偏重發生,發生面積約120萬畝次。
3.棉葉螨中等發生,發生面積約120萬畝次。
4.斜紋夜蛾、棉鈴蟲、棉蚜、煙粉虱等害蟲偏輕發生,發生面積約350萬畝次。
(五)東亞飛蝗
預計東亞飛蝗全省偏輕發生,全年發生面積約100萬畝次,達標約40萬畝次。
二、預測依據
(一)小麥、油菜病蟲
1月上旬各地調查,小麥、油菜大部分病蟲發生數量接近近年同期,但小麥條銹病發生早,油菜蚜蟲發生數量較上年同期偏多。小麥紋枯病平均病株率一般為0.2%-1.5%,但淮北北部地區如濉溪、埇橋、泗縣、碭山、蕭縣等地平均病株率一般為2.0%-6.4%,發生數量較其他地區偏高。小麥蚜蟲在沿淮以南麥區一般平均百株蚜量為10-30頭,淮北麥區多在10頭以下。麥蜘蛛在沿淮淮北旱茬麥區發生普遍,平均每市尺行長(或百株)螨量一般為3.5-27.6頭。小麥條銹病于2016年12月中旬在河南南部、湖北西北部和江漢平原等地陸續查見,較常年見病時間早、發病范圍廣,傳入我省的風險大。油菜蚜蟲有蚜株率一般為4.3%-45%,百株蚜量一般為48.6-433頭,但蚜量較高地區繁昌、懷寧、桐城、涇縣、宣州一般為520-787頭。油菜菌核病在繁昌、南譙、無為、宿松、桐城等地已查見病葉。
沿淮、淮北小麥主栽品種變化不大,多不抗小麥赤霉病、紋枯病、白粉病、條銹病,淮河以南麥區主栽品種揚麥、寧麥系列對小麥赤霉病抗性不強,且今年受天氣影響,稻茬麥播期明顯推遲,有利小麥赤霉病等多種病害發生。
12月下旬小麥苗情調查,部分旱茬麥群體數偏大,稻茬麥三類苗比例較大,個體總體較弱,群體偏小,江淮及沿江江南地區小麥根系發育不良,次生根偏少,抗逆能力弱。玉米-小麥輪作面積大,稻茬麥區小麥免耕、淺旋耕種植均有利于小麥赤霉病等病菌積累。部分田塊小麥播量大、高肥水管理等因素均有利于小麥蚜蟲、紋枯病、白粉病、銹病等病蟲發生。特別是稻茬麥區小麥花期遇雨水天氣風險增高,赤霉病大流行風險加大。
油菜菌核病多年來均為中等以上程度發生,特別是去年在我省沿江大發生,菌源廣泛存在。加之,油菜主栽品種大多不抗病,若花期氣候條件適宜,有利于該病侵染流行。
省氣象部門預測,2017年春季(3-5月)全省平均氣溫較常年偏高,全省降水量較常年偏少,其中沿淮淮北部分地區偏少2成以上,有氣象干旱發展。氣候條件總體不利小麥紋枯病、白粉病等病害發生,但有利于小麥蚜蟲、麥蜘蛛等害蟲發生。
(二)水稻病蟲
1.病蟲基數。據11月份越冬基數調查,大部分地區螟蟲和灰飛虱冬前基數下降明顯,多數地區二化螟冬前基數畝蟲量一般在122-3186頭,全省平均畝蟲量為1191.7頭,比去年和近3年均值低6.6%-46.7%和7.7%-61.1%,蟲量較高地區潛山、金安、郎溪等地分別為24200頭、11940頭、3267頭。大螟冬前基數畝蟲量一般在6-226頭,平均畝蟲量為88.2頭,比近年下降明顯,蟲量較高地區無為、東至、桐城等地分別為576.0頭、425.0頭、279.4頭。灰飛虱畝蟲量一般350.0-2141.0頭,平均畝蟲量為718.9頭,比去年和近3年均值一般減少10%-58.4%和7.2%-45.3%,灰飛虱蟲量較高地區巢湖、繁昌、望江等地分別為17843頭、3120頭、2934頭。
2.種植品種。Y兩優900、Y兩優2號、兩優6326、太湖糯、皖墾糯1號、武運粳24等高感品種在2017年仍將有一定的種植面積。若破口抽穗期降水多,氣候條件適宜,有利穗期“兩病”流行。
3.田間菌源。近年稻瘟病、稻曲病在我省中遲熟水稻感病品種上重發頻率高,紋枯病發生面積廣,田間菌源廣泛存在,有利多種病害發生流行。
4.栽培管理。我省部分稻區“四稻”混栽,橋梁田多,有利螟蟲繁殖和輾轉為害。加之,優質稻種植比例大,高肥水管理,栽培制度和田管措施均有利于“兩遷”害蟲、螟蟲、稻瘟病、稻曲病、紋枯病等病蟲發生。
(三)玉米病蟲
近年我省玉米機收率高、秸稈直接還田比例大,有利玉米彎孢葉斑病、小斑病、褐斑病等病害田間菌源量積累,不利于玉米螟等害蟲存活,壓低了蟲口基數。據各地11月份調查,玉米螟一般百株活蟲數10-70頭,大部分地區較歷年同期均值減少31%-88%;二點委夜蛾蕭縣在玉米、棉花茬口田查到越冬幼蟲,平均蟲口密度每平米0.04頭,其他地區未查見。我省玉米主栽品種多不抗褐斑病、銹病等,有利于玉米病害流行。另外,夏季臺風帶來的南方銹病菌源,有利玉米銹病在我省擴展蔓延。
(四)棉花病蟲
轉Bt棉種植比例大,不利棉鈴蟲、紅鈴蟲發生,但有利對棉盲蝽發生為害。各地11月份調查,東至、太湖、望江等地未見棉鈴蟲蛹,無為、蕭縣畝蛹量分別為33.3頭、12.3頭,分別較近3年同期減少15.1%、55.4%;東至、太湖紅鈴蟲百鈴蟲量分別為2.7頭、7.3頭。棉盲蝽近年上升為棉花主要害蟲之一,各棉田9月份調查,棉盲蝽百株蟲量一般為0.7-4.7頭,其中太湖蟲量最高,為25.3頭。
棉花枯、黃萎病在我省發生普遍,田間菌源廣泛,棉花主栽品種多不抗枯、黃萎病,若五、六月份降雨偏多,有利病害流行。
(五)東亞飛蝗
2016年秋殘蝗面積45.61萬畝,平均密度8.9頭/畝,殘蟲基數仍處于低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