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化肥
中國主導的首個控釋肥國際標準從2012年啟動,經過近4年的曲折磨礪,終成正果。我國的化肥行業在外交領域實現了突破,奪得“金牌”!
在當今世界經濟增長乏力、各國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背景下,從外交角度解讀和評價這個成果,對行業提振信心、增加責任感、體認使命感,都會提供有益的啟迪。
“被動變主動” 外交意識在覺醒
化肥行業似乎與外交很遠,但當產業經濟與國家利益、國際政治日益交織時,產業外交如民間外交一樣,無可阻擋地呈現在世人面前。它首先表現為“被外交”。自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中國企業不斷走出國門,積極展開企業并購和資源重組。但這些經濟領域的正常活動幾乎無一例外地被國際政治化了,使中國企業對美國石油企業、澳洲鐵礦資源、瑞士先正達等的收購,也經常成為外交部發言人口中的話題。
隨著經濟領域企業行為的受阻和磨練,中國化肥企業的“主動外交”意識覺醒。他們意識到,不主動出擊、不主動溝通,中國企業走出國門的步伐就無法加快。于是我們看到金正大等一批國際交流、產業外交的先行者,紛紛走出國門,以各種各樣的形式加強與先進國家的技術交流、科研合作,加強與國際社會的交流互動。在這些以產業為底色的經濟交往中,由于中國經濟體量的巨大影響力和中國市場的巨大誘惑力,企業合作也往往受到對方國家政府和領導人的高度重視。中國化肥企業和企業家越來越體會到經濟合作與外交交往密不可分、交融互進。
“折沖樽俎” 外交手段來助力
更為可喜的是,這些產業外交的實踐提升和強化的化肥行業、化肥企業在經濟合作與談判中“折沖樽俎”的能力,外交手段成為助推產業合作的翅膀。 “2012年9月,我們在美國華盛頓會議上正式提交申請,便引發了較為激烈的爭論、質疑……”、“2013年6月,我們正式提出工作草案討論,過程異常激烈……”、“每次參與國際會議后,我們都會抓緊一切時機與各國代表溝通、交流,用數據、事實說話……”、“終于,2016年4月正式發布了ISO控釋肥料國際標準!我們欣慰、欣喜,更多的是驕傲、自豪……”,這些經歷練就了他們產業外交的心態和能力。全行業逐漸明晰:中國這個大塊頭的對外經貿離不開外交的 “糾纏”,體量居世界前列的中國化肥行業走出國門,需要在更高層面和更高水平上展開多種形式的交往和博弈。
公元前627年,秦國大軍晝伏夜行,準備去偷襲鄭國。在滑國這個地方宿營時,被鄭國的商人(牛販子)弦高知道了。打不過這幫兵馬俑,趕回鄭國報信也來不及了。弦高想到了“外交手段”——他趕著自己的牛來見秦軍主帥孟明,說:我們鄭國國君聽說貴軍路過此地,特命我為全權大使,送上這些牛犒勞你們!孟明見偷襲已經被劇透,只好收下這些牛,把倒霉蛋滑國滅了就回去了。當然,決定外交的是實力。在實力基礎上會經營外交,豈不如虎添翼?用這來形容當前的化肥行業,怕也是恰如其分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