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關注
本期嘉賓:新惠農農業生產資料(北京)有限公司 杜松
時近立秋,炎炎夏日將過。復合肥整體在春夏季皆遇冷,價格方面較往年來講看跌,銷量方面則受到低端產品沖擊有所下滑。無論是中原地區還是西北、東北地區,農民選擇肥料主要還是考慮畝成本,其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糧價看跌。那么在這樣的大環境下,企業該如何操作?如何在保障現有市場的基礎上開拓新市場?
新疆: 滴灌改變農民施肥模式 企業鐘情高附加值產品
新疆大田作物90%以上都是滴灌施肥,水肥一體化普及率很高,一是西北地區普遍水資源匱乏;二是國家強有力的推廣,節水設施的推廣在這里發展很快。基于節水設施的普及,這里的農民多選擇全水溶性肥料,這些肥料的價格比普通的要高些。據杜松介紹,新疆大田作物是一季作物,3-4月份追肥,主栽的大田作物是玉米和棉花,這兩種作物受農產品價格低的因素影響,今年的種植面積確實有所減少,農民在作物單畝的投入也是減少的。他說:“當地復肥的價格比往年要低些,全國市場都一樣,農民的種植積極性都不高,在選擇肥料時主要考慮的是畝成本,多選擇價位低的肥料,當然選擇工藝簡單的水溶性尿素有可能出現堵管子的情況,但是從農民的角度來看,清理管道的人工成本不是他們主要考慮的,他們多考慮肥料的價格方面。”
雖然農民在今年減少了農資投入,但是明后年可能會有些許改變。杜松說:“在今年的推廣過程中,有些種植戶選擇低端產品,但是他們切身體會之后,經過效果的對比,明年他們或還會選擇高端肥料,畢竟農民也希望有一定的收益。當然,我們在市場推廣方面也有重點區域的產品定位,主要在高附加值的農作物方面,農民更愿意施用些質量好的、價格略高些的肥料。”
記者觀察:
復合肥銷售在大田作物上略顯艱難,馬鈴薯作為第四大主糧,化肥在此作物方面會有新的機遇。首先,馬鈴薯不是我們傳統的主食,老百姓接受它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國家會全力引導;其次,國家對馬鈴薯加工方面的支持,鮮土豆的耐儲性不如糧食,國家扶持馬鈴薯加工產業,從另一個方面拉長了馬鈴薯的儲存期。另外,馬鈴薯的生產周期跟玉米相差無幾,產量卻比玉米高,在合理的收購價格基礎上,農民還是愿意增加投入的。
東北:
糧食政策影響大
企業助農解決難題
玉米、大豆、水稻是東北地區老三樣作物,國家提出的作物調整對該地區的影響頗大。杜松解釋說:“東北地區的農民往往在春節前就把當年所需要的生產資料提前預訂,今年春節后,國家放開了玉米價格,完全由市場說了算,但是大家伙的物資都提前準備好了,這個政策出臺得太晚了,農民調整也只能是微調。”還有就是當地農民種植習慣和用肥的習慣問題,當地農民只會種糧,種別的作物還需要政府的引導;施肥還是以傳統的尿素和二銨為主,加上尿素和二銨的價格比往年低很多,復合肥的銷量跟往年比變化不大。“當然在這個地區,我們也做了一些嘗試,比如引導農民在作物上施用液體氮肥,目前看效果良好。”杜松如是說。
記者觀察:
西北和東北地區的土地廣袤,更適合規模化生產作業,未來更傾向于農場化、公司化,這些農場更容易接受提高其作物內在品質的新型肥料。比如,常規尿素是酰胺態氮,在合適的溫度內才能轉化成銨態氮和硝態氮,作物才能吸收,但是在東北,作物苗期需肥的時候正值氣溫、地溫雙低,尿素短時間內無法轉化,作物無法正常吸收,分蘗率低;而液體氮肥本身含有銨態氮和硝態氮,兩者能較快被作物吸收,酰胺態氮的肥效滯后一些。所以說,新型肥料或能幫助農民在作物關鍵的節點上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