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行業低迷,幾乎成了大家公認的事兒。為什么?因為大多企業銷量和利潤的下滑,產品更難賣出去了。銷量和利潤的下滑是行業的低迷造成的嗎?
也許是我們沒有跟上用戶需求的變化,也許是在行業的變革中我們走錯了方向,在行業躁動中失去了一些應有的堅持卻多了急功近利的前行。因此,我們不能以過去農資暴利時代或坐商時代的標準來判斷當下行業的狀況。
農業種植對農資的需求是硬需求,只要18億畝的耕地還在,耕地上還種著農作物,農資人的市場就在,就不存在低迷的形態。
至于我們所說的低迷因素:農產品行情不好,農戶種地積極性降低,自然災害頻發,農藥化肥零增長,產能過剩等等,這充其量是個借口。
幫助農戶賺錢,提高種植的收益本就是農資人的本質工作;自然災害是外在因素,根本不該歸納在行業低迷因素中;而產能過剩,零增長,說明行業到了變革期,到了要減量減施的階段,怎么能說是行業低迷呢?
過去,有些人總想多賣農藥化肥,把未來的錢都給賺了,到了大家真正明白需要用多少農資的時候,用量就減少了,于是我們的銷量就下滑了。用個行業人士說,農藥不僅產量過剩,用量也存在過剩的情況,比如有時候果樹套袋前,可能只需要打兩遍藥就可以了,但最后的結果是打了四遍藥。
如果種植戶真正意識到我用少量農資就可以解決問題的時候,就會形成新的用藥用肥習慣,那么對農業來說是好事,對于定位于賣農資的人來說,簡直是“災難”。
定位:你是賣農資的,還是服務農業種植的?
這樣,我們就談到了回歸本質。我們需要思考的是,種植者到底需要的是什么?作物健康需要的到底是什么?
我們做一個假設,假入你是個農資人,有一天農業種植完全不需要農藥化肥了,你會發自內心的高興嗎?還是感嘆無錢可賺了?
農業正在發生著變革,農資行業也隨之變革,我們客戶的需求也發生著變化。我們既要活在當下,又要著眼未來。
因為害怕失去未來,所以我們又過度或盲目布局未來。有些人在變革的路上總想“一夜暴富”,干掉競爭對手。所以農資電商、作物解決方案、植保飛防、全產業鏈被過度炒作;新品草銨膦陷入產能擴張與價格戰的泥潭;拉長線做產品研發創新的企業越來越少。
著眼未來是必須的,而且一定要清楚我們所做的是為了什么,如何創新更好地適應客戶新的需求?我們不能在沒有想好農資電商、農業APP、沒有認清植保飛防形勢的情況下,就匆匆上馬。
我們沒有必要去用大量的精力和成本來賺取人氣,賺取高的關注度,人氣和關注度并不能輕易轉化成利潤,我們為了一些還未搞明白的事情,分散了太多精力,這樣我們本就遇到困境的主營業務就更做不好了。
我們的恐慌來源于我們的浮躁,來源于我們急功近利的心態,在尋找方向的過程中,忘了自己的本質是干什么的,于是失掉了應有的堅持和創新。
我們無需悲觀和焦慮,我們面臨的不是低迷的行業,而是變革著的行業,把自己定位成農業的服務者,去專注,去聚焦,去腳踏實地的做事、冷靜的思考探索與創新,我們才能更好地生存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