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化肥
“到2020年不但要實現化肥零增長,還要力爭實現負增長,提出這個目標的依據就是推廣包括緩控釋肥在內的新型肥料!痹诮盏2016中國國際特種肥料會議周,工信部原材料工業司司長周長益這樣表示。
由政府相關部門官員、科研院所專家、協會以及企業人士構成的與會代表們一致認為,當前農業面臨現代化轉型,緩控釋肥產業大有可為,但同時也要力爭解決好自身存在的一些問題,助推化肥零增長甚至負增長這一目標的順利實現。
創新發展 潛力無限
中國占世界9%的耕地用了世界35%的肥料,不僅浪費大,同時帶來越來越突出的農業面源污染,在此背景下,緩控釋肥越來越受到業界關注。農業部種植業管理司副司長何才文介紹,國家統計局公布去年化肥使用量增幅在0.4%,而此前每年的增幅大概在1%,在化肥零增長這一行動當中,農業部把緩控釋肥作為一項新肥料、新技術加以重點推廣,實踐證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由緩控釋肥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國家緩控釋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與中國磷復肥工業協會聯合發布的《中國緩控釋肥產業發展報告》(以下簡稱《白皮書》)顯示,目前中國建成了全球最大緩控釋肥生產基地,產銷量超過2100萬噸,累計推廣面積約5.25億畝,實現節支增收1100億元,有力地支撐了“三農”事業發展。當下,中國緩控釋肥農業施用量估算為315萬噸左右,占中國復混肥施用量的5%。與國際緩控釋肥料主要用于花卉、草坪相比,國內緩控釋肥最大的特點之一就是廣泛用于大田作物,實現了高端肥料的平民化應用。
《白皮書》顯示,2006~2015年,中國緩控釋肥產量的年均復合增長率在25%左右。受益于新一輪產業轉型升級和現代農業發展之需,預計到2025年,國內緩控釋肥仍將保持較高的增長率,為10%~15%,發展空間巨大。
“到2020年不但要實現化肥零增長,還要力爭實現負增長,提出這個目標的依據就是推廣包括緩控釋肥在內的新型肥料!惫ば挪吭牧瞎I司司長周長益說,“目前緩控釋肥產量約占復合肥產量的5%,這個比例還是很低的,我們正在考慮能不能修改復合肥標準,要求在其中摻混20%的緩控釋肥,從根本上來解決肥料利用率問題!
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研究員徐秋明認為,中國的緩控釋肥產業發展非?,而且在各個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績。中國最大的貢獻在于把它從貴族肥料平民化,把緩控釋肥產品用在大田作物,這是任何國家都沒有做到的。但是我們可能在某些關鍵技術或者質量穩定上還有一些差距,這可能也是制約了這一技術大面積推廣應用的障礙。
中國石油與化學工業聯合會副會長、中國磷復肥工業協會理事長周竹葉也認為,緩控釋肥在中國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和巨大的市場潛力,大力推動創新、綠色、環保的緩控釋肥對于肥料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及中國現代農業的建設具有重大意義。
正視差距 精耕細作
中國緩控釋肥經過10年的發展取得了顯著成績,產品一應俱全,但在某些技術和穩定性上與國外相比還有一些差距。專家認為,緩控釋肥未來發展空間依然很大,尤其在研發、推廣應用方面還需要精耕細作。
針對當前化肥行業產能過剩矛盾突出、產品結構與農化服務不能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需求、技術創新功能不強、節能環保和資源利用水平不高以及硫、鉀等對外資源依賴性高等問題,工信部原材料工業司石化化工處高級工程師朱寶菊提出,緩控釋肥應緊扣《中國制造2025》,服務農業現代化、化肥工業應圍繞建立現代產業體系,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等三方面內容,在創新性、開放性、融合性、集聚性、可持續性等方面開拓進取。
“測土配方施肥與復合肥配方細化的問題,沒必要那么多的配方,對我們企業而言應該是精簡配方,越少越好,不是想象的配方越多效果越好。”中國植物營養與肥料學會新型肥料技術委員會主任沈兵說。
首先是一次性施肥的合理性問題。一次性施肥也是緩控釋肥存在的重要的依據,但是一次性施肥的合適性問題,可能很多的專家是反對的,因為作物的最大養分效應,其實緩控釋肥很難保證在這個時期能大量供應,也很難保證作物的高產,因為所有的高產栽培、超高產栽培都沒有一次性的,一次性的很難做到超高產栽培。
其次是大配方小調整的問題,也是農化的技術問題。在推薦農民的施肥時候就需要靈活的應用,不需要一個企業生產那么多配方給生產、儲運、發運、銷售造成很多的麻煩,在企業推廣中進行一些小的調整。
再次是復合肥和摻混肥配方優劣性的問題。對大田作物而言,更適合經濟、合理、低價的摻混肥料,而對于經濟作物或蔬菜果樹,更適合復合肥料。
沈兵強調,至于控釋肥的養分供應,不同區域是不一樣的,保肥能力不一樣,控釋肥不管是S型曲線也好,拋物線也好,養分釋放很難保證是最大的效力養分期時候的供應。
“實際上,中國緩控釋肥產品種類已經很全,國外有的我們都率先研發。但是在產品的精細化上我們不如發達國家。所以有些在應用上就受到了限制。比如說到種肥同播,我們在小麥、玉米上的種肥同播推廣得都非常好,但我們在水田上能不能做到種肥同播?日本在這方面做得非常好,他們有創新意識,這也是我們需要努力的方向之一!毙烨锩髡f。
記者了解到,包括緩控釋肥在內的新型肥料,這些年取得比較快速的發展。但市場不規范,以假充好等現象比較突出,影響到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
中國科學院沈陽應用生態研究所研究員盧宗云認為,主要存在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市場混亂,假冒盛行。近年在東北和西南地區,尤其是東北市場,不添加抑制劑或是偷養分含量,穩定性肥料假冒偽劣現象非常普遍,就是因為穩定性肥料好賣農民接受;二是法規不全,監管缺位。穩定性肥料納入生產許可證管理后,由于門檻低,很多小企業也都在生產許可證上加了穩定性肥料,近年化肥價格競爭激烈,所以他們就在包裝袋上標注穩定性肥料,而實際不加抑制劑欺騙消費者。而穩定性肥料國家行業標準雖然于2011年發布實施,但因其是非強制標準,國標于2015年初通過了標委會的審核,但至今沒有發布實施,所以造成無法可依、監管缺位。
聯合協作 融合共享
以緩控釋肥為代表的新型肥料發展前景廣闊,但行業整合已拉開序幕,面臨了挑戰和機遇,抱團取暖、合作發展已成為主旋律。
中國磷復肥工業協會副理事長修學峰強調,緩控釋肥行業企業之間、上下游企業之間要加強合作,開展技術、品牌、服務、資本等的深層合作,優勢互補、互利互惠,共同推動產業健康持續發展。
“今后的發展趨勢,需要聯合發展,產業協同,合理推動緩控釋肥行業發展。單質肥料的一些行業利潤可能有所下降,尤其是氮肥行業可能一直是徘徊在虧損的邊緣,但是復合肥行業相對好一些,雖然說我們整體是一個勞動密集型行業,利潤率不高,但是還能看出一些趨勢,就是復合肥行業一直是在增長的。我們上下游融合,聯合發展,產業協同,抱團取暖將會成為今后的發展趨勢!苯鹫笊鷳B工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陳宏坤說。
面對中國肥料行業的發展現狀及未來轉型升級,周長益要求大力發展新型肥料,并加大新型肥料的普及力度。中國率先推廣摻混緩控釋肥的方法,在大大提高了肥料利用率,降低了緩控釋肥生產成本的同時,也對緩控釋肥的利用和生產產生極大的推動作用。
國務院參事室參事劉志仁認為,我們要把化肥企業“走出去”納入到“一帶一路”戰略,增強化肥行業的凝聚力;加強企業間合作。同時,要爭取制定更多的政策,來扶持緩控釋肥等新型肥料的發展,爭取更多的政策和資金來支持我們肥料企業“走出去”。
不過,對于穩定性肥料產業發展,盧宗云建議:一是加快立法,為打擊假冒偽劣提供法律依據。中國的農資行業是人心浮躁、弄虛作假、投機取巧盛行,缺少誠信,監管不到位,造成“優”不能勝、“劣”汰不了;二是納入農技推廣體系,形成社會共識,F在穩定性肥料還是以生產企業自己推廣為主,跟著市場感覺走,商業味道太濃。對于相對成熟的技術,國家可以納入推廣體系,讓更多的有識之士參與進來,促進產業進步;三是作為化肥行業產業結構調整戰略。解決產能過剩、產品同質化的辦法就是技術創新和產品差異化;四是加強技術應用和技術融合的研究。肥料要能做到養分供給和作物需求同步是最佳境界。靠單一技術是很難實現的,需要有增效技術之間的結合及增效技術與使用技術的融合。農業是一個全方位的系統工程,需要技術的結合、配合和融合。
國家化肥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北京)常務副主任王旭也認為,一般的非技術人員缺少專業精神,存在新型肥料炒概念的情況。她建議,從企業角度、從種植業的角度、種植大戶的角度,希望對中國法規能夠有一個積極的推進,要想在一些基本的層面建立法規,得有一些社會,包括政治、文化、經濟的基礎,才能夠形成真正的法規,F在沒有形成法規,受現有的宏觀經濟、政治、政策的運行環境影響,各個方面尚未成熟,我們應該積極地從各個角度去推進肥料的立法工作,這樣才能保證市場有一個干凈、清潔、有序的環境。
“怎樣去提高企業的競爭力不是新型肥料就可以解決的問題,F在的肥料行業應該和農業產業緊密結合,只有農民富裕了,農業產業發展了,我們肥料行業就會持續發展!蓖跣袢缡钦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