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這些動向,你要關注……(上)》一文中闡述了3個農資新動向,還有三個動向值得業界關注。
NO.4 農資電商方向更明確 進入2016,農資電商選擇集體性沉默。很多人困惑,風風火火的互聯網+,遇到農資為何產生不了化學反應?在筆者看來,與其說農資電商沉寂,不如說全行業正在尋找新方向。
2015被認為是農資電商元年,也是試錯之年。前不久,北京一家農資電商平臺爆出2015年虧損,公開的解釋稱產品毛利率偏低和銷售費用偏高是兩大主要原因。事實上,在農資電商領域,盈利的平臺迄今幾乎可以說是空白。以此看,如果要問農資電商2015年究竟試出了什么?簡明扼要地說,單純靠賣低價爆品已被證明此路不通。與傳統渠道相比,在售賣農資方面,農資電商并無優勢。如果只是單純賣產品,傳統渠道已經把能做的都做了,留給互聯網的機會已經所剩無幾。一味堅持于賣產品,結果只能是引發渠道更大的混亂和兩敗俱傷。
真正的原因其實是農資電商還沒有找到痛點,真正的痛點不在農資本身。渠道需要解決賒銷和資金瓶頸;農民需要種出更好的農產品和找到更好的銷路。這兩點,傳統模式已經黔驢技窮,機會留給了互聯網。今年以來,農商1號提出邁向2.0,核心內容便是引入金融和農產品,打造生態鏈條。京東農資、諾普信旗下的田田圈和農泰金融同樣也瞄準了這個方向。
互聯網橫掃一切是這個時代最典型的景觀,農資電商暫時性的受挫不會改變這個行業邁向未來的決心。
NO.5 產品創新步伐更急促 今年對農資行業并非是一個好年份,為這個行業設定的紅線一條接著一條。
化肥、
農藥零增長政策去年剛出臺,今年5月28日,國務院又公布《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簡稱“土十條”),從修訂法規標準、完善激勵政策、控制農業污染等多個層面,對農資生產和使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據說,今年或明年,肥料分級標準也會出臺,新的標準將肥料分為園林級、大田級、生態級,為每種肥料劃定使用范圍。
一條條紅線,是挑戰,是門檻,更是創新的發令槍。今年以來,一個直觀的印象是,肥料行業新的詞匯層出不窮,這邊特種肥料剛剛唱罷,那邊生物刺激素的聲音又響起。這一切,其實都代表了農資行業尋找新出路的呼聲。傳統農資產品不僅無法為行業帶來新的增長,還飽受來自下游農業的指責,在這種背景下,創新的步伐越來越急促自然在情理之中。
其實,所有的行業在走到過剩的階段時,往往都孕育著新一輪繁榮的拐點。與國外相比,中國的農資行業差距不小。以肥料為例,在歐洲幾乎看不到單純的氮磷
鉀肥料,都會添加一種或多種增效成分;同樣在歐洲,政府對農民使用化肥、農藥有嚴格的用量控制,超過了限度就會面臨處罰。所以,農資行業的創新遠沒有到已經窮盡的地步,我們要做和能做的事情還很多。
NO.6 渠道轉型形勢更嚴峻 農資渠道轉型的話題說了很多年,但遠沒有今年這樣更為急迫,因為今年農資經銷商遇到了整體性銷量萎縮,這種挑戰遠比過去顯得更嚴峻。受益于過去多年來農業上持續的增產,我們已經習慣于在增長中生存,如果一旦增長停滯,甚至倒退,我們就會瞬間失去方向。
可怕的是,這種銷量的萎縮或許才剛剛開始。改革往往是倒逼的產物,今年渠道看上去雖然依然平靜,其實每個經銷商都在思考著自己的未來,渠道的轉型和洗牌已經在所必然。
雖然我們還看不清轉型的方向,但至少有人已經在行動。最極端的莫過于所謂的創客。這種模式是將農村的能人、大戶或意見領袖發動起來,讓他們以點對點的方式去推廣農資和農業技術。創客模式看上去有些異想天開,但在這個創新迸發的年代,我們最需要的是去嘗試。
既然依靠增量已無可能,那么開辟新的增長點便成為必須。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經銷商在賣農資產品之外,開始深度介入種植環節,或從事農產品收儲加工銷售,或從事農產品種植,或從事農業技術服務……
大浪淘沙,在一個變革的年代,一切都有可能。農資行業進入了低潮期,但或許新一輪的繁榮就在前方,最關鍵的是你我不能隨波逐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