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鉀肥
如果把鉀肥“十一五”、“十二五”比作行業大躍進的話,“十三五”應該是調整和穩步增長的過程。這是近日中國無機鹽工業協會鉀鹽鉀肥行業分會秘書長陳國福傳遞的信息。在4月12日召開的2016年石化產業發展大會上,《中國鉀肥工業“十三五”發展規劃》發布,內外并舉、可持續發展成為鉀鹽鉀肥行業“十三五”發展的主流方向。
鉀鹽鉀肥行業分會數據顯示,2011~2015年,鉀肥產能、產量、表觀消費量年均增長率分別達到10.0%、11.4%、11.1%。陳國福指出,經過近10多年的高速發展,鉀肥產業規模已排名世界第四,長期依賴進口的局面有了結構性的轉變。
“不過,鉀肥行業整體依舊面臨資源短缺、產品結構與農化服務不能適應現代農業發展要求等一系列問題。必須要把發展重心從過去的以產量增長為主的外延式發展方式轉變到以增加產品種類、提高效益的內涵式發展方式上來。”陳國福表示,根據“十三五”規劃目標,2020年鉀肥行業總體產能750萬噸(折 K2O,下同),產量650萬噸,年均增長率3%左右,進口鉀肥數量保持平穩,消費總量滿足國內農業需求。同時,鉀肥的發展要與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相適應,配合測土配方施肥工作,以提高化肥利用率和產品質量為目標,大力發展新型含鉀肥料,實現化肥用量零增長目標。此外,由于國內鉀礦資源稟賦的限制,“十三五”鉀肥發展依然按照國產、進口有機組合、互相支撐原則,內外并舉,可持續發展。
首先,要保證國內鉀資源的勘探開發和利用。目前已探明的可溶性鉀資源儲量還不充足,根據國土資源部最新數據,2015年鉀鹽無新增查明資源儲量,原有鉀鹽礦種下降幅度超50%。加強鉀鹽地質找礦和開采研究工作,尤其是固體鉀鹽和深層富鉀鹵水,保護好國內現有鉀鹽資源是“十三五”的重點之一。在加大資源勘探的同時,更重要的是增強國內鉀肥生產的計劃性,合理規劃企業生產,提高國內鉀資源的利用率。
其次,繼續支持國內企業走出去開發利用境外鉀資源。在“一帶一路”發展戰略引導下,鼓勵企業走出去開采鉀礦,爭取在世界鉀鹽行業的話語權。過去十多年來,多家企業在加拿大、非洲、東南亞等地區花巨資勘探,獲得了一定數量的鉀鹽資源,但目前海外鉀鹽資源投資過于分散,未能形成合力。“十三五”期間,國家和協會應組織成立一個境外鉀資源開采評估協調機構,科學、客觀評價各項目開發條件,選擇幾個成礦條件較好的重點資源區,國家給與支持,并鼓勵有技術和經驗的大型企業與走出去的企業合作,力爭在2020年建成1~2個百萬噸級的境外項目。
再者,在調整產品結構、優化資源配置上做文章。由于部分鉀肥品種近年新增產能過快,已經出現了產能過剩情況。應通過大力實施技術改造,加強應用開發,利用市場供需和經濟杠桿,控制過剩產能,重點發展硝酸鉀、磷酸二氫鉀、鉀鎂肥等高效、環保新型品種,優化鉀肥品種結構,走差異化道路。
最后,協調進口鉀肥與國產鉀肥的關系。“十三五”期間,國產鉀肥占國內市場需求50%以上。為保證國產鉀肥的穩定生產,應優先使用國產鉀肥,并按照 “穩定、低價、可靠”的原則,控制鉀肥進口談判節奏和數量。當國際市場發生重大變化時,國內進口商與生產企業應進行信息溝通和協調,維護國內市場和生產企業的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