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化肥
化肥價格一瀉千里,跌幅之大超過了所有人的想象,化肥價格何時能筑底呢?筆者從多方面分析認為,希望還很渺茫。
目前除鉀肥外,所有的化肥價格都跌破了企業的平均完全生產成本,行業陷入全面虧損的地步,僅從成本角度考慮,除鉀肥外的產品似乎已經筑底。然而化肥行業已經是全球性產能過剩,目前剛進入產能出清期,這個階段,成本不再成為價格的支撐,因此把成本當做化肥價格是否筑底的依據并不可行。
3月份后,全國將陸續進入用肥季節,需求開始提升,但筆者認為剛性需求出現也不一定代表著價格能夠見底。分析過去歷年化肥市場的表現,3月份后,跌多漲少,并沒有明確的規律性。考慮到去年的新增產能、低迷的農產品價格和出口受阻,筆者更傾向于剛性需求并不能阻止整體行情的下滑,只能減緩價格的下滑速度。
鋼鐵、煤炭等行業經歷了近3年的低迷期,石油價格的下跌也延續了一年半的時間,但產能仍未出清。化肥價格雖然下跌的速度很快,但時間僅才3個月,因此筆者認為產能出清的時間遠遠不夠。事實上,時至今日,筆者并沒有聽到企業大規模停產的消息。
恰恰是目前居高不下的行業開工率讓化肥市場筑底的希望更加渺茫:化肥是全年生產、集中消費的產品,一旦在淡季生產過多,那么就會積累大量的庫存,到了用肥季節,即使企業停產,實現了去產能化,但去庫存化沒有實現,價格仍然漲不起來。
供給側改革是化解過剩產能的一個有力舉措。煤炭、鋼鐵是今年供給側改革的重點,化肥并沒有被列入,也將延緩化肥市場筑底的過程。作為氮肥主要原料的煤炭,供給側的改革會否大幅提升其價格呢?筆者認為:一是政府強調市場化的手段倒逼;二是具體的標準會非常難以制定;三是落實有個過程,因此筆者認為至少在今年上半年很難看到煤炭供給側改革對化肥成本的影響。
化肥價格的一跌再跌,使得低價對經銷商不再具有吸引力,企業只能被動集港,而集港越多,進口商做空中國化肥的把握性越大,或許任何一輪國際招標都將引起化肥價格的新一輪下跌。
此外,聯儲聯銷或保底政策也為下一輪價格下跌埋下了伏筆:保持了虛假的價格,從而維持了高開工率,不利于產能的出清。
雖然很殘酷,但不得不說,產能出清是怎么也逃不過的劫,可有緩兵之計,并無救命之策。只有等到產能出清之時,化肥市場才會有真正的轉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