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鉀肥
對于我國鉀肥行業而言,增值稅新政、人民幣貶值、農產品價格萎靡、下游信心不足等諸多因素交織在一起,令中國鉀肥行業在2015年遭遇了“艱難的一年”。進入2016年,一年一度的鉀肥進口大合同談判成為業界聚焦的熱點:談判能否如期進行?權威人士對談判價格有著怎樣的分析和預測?國際供應商又有哪些新的動作?帶著這些問題,《中國農資》記者第一時間采訪了相關業內人士,共同為新一年鉀肥行業把脈。
2015:“艱難的一年”
在流通環節人士看來,上游企業承受了大部分稅收、資金等生產壓力,流通企業則承受著來自于市場和化解肥料困境傳導至農產品環節的壓力。
在中農控股股份有限公司鉀肥部經理王蓓看來,低迷是2015年我國鉀肥市場的真實寫照。其中,下半年尤甚。她表示,增值稅新政、人民幣貶值等直接影響鉀肥市場,并且這些不利因素大都由市場上游消化;糧食價格低迷導致農民用肥積極性不高,下游普遍信心不足,市場需求延期啟動,庫存越來越多。另外,她認為,鉀肥市場持續低迷的主要原因在于外力影響。它突出表現在全球市場行情和大宗商品的不景氣。“在全球需求都在減弱的情況下,中國自然難以擺脫這種現狀。”她說。
倍豐集團進出口公司總經理蘇剛表示,海運、陸運以及國產鉀肥價格已經跌破底線,進口鉀肥的銷售價格和進口成本已經出現倒掛。他認為,供應量過剩是當下市場行情低迷的根本原因。我國鉀肥進口量大,國產鉀肥生產能力增強以及港口庫存高位都是影響供需的重要因素。
一位國際供應商則持有不同意見。他認為鉀肥市場本身就存在季節性周期,在非用肥季節,成交清淡是正常現象。他表示,盡管當前鉀肥市場并不樂觀,但是“也不低迷”。
在過去的2015年,鉀肥市場承受著來自于政策、市場、經濟形勢等多方面的壓力。中國農資傳媒在2015年鉀肥市場盤點中曾指出,近年來,我國鉀肥產量一直處于釋放階段,同時,鉀肥市場并不樂觀。特別是增值稅新政引起鉀肥價格微幅上調,市場接受度不高,四季度的冬儲開啟緩慢,鉀肥市場需求支撐不足。
但是,從市場的積極因素來看,多重因素疊加增加了鉀肥生產和流通企業的承重壓力,也檢驗了鉀肥上下游環節的承受能力。值得關注的是,國際貿易商、國內生產企業的承壓能力逐步提高,不僅保護了市場信心,避免了鉀肥市場“過山車”和“一落千丈”局面的重演,更為鉀肥市場價格平穩奠定了基礎。
2016:市場有望緩步回暖
市場行情并不會隨著跨年而立即發生明顯改變。不過,受訪的專業人士表示,2016年的市場行情會逐漸回暖,并趨于穩定。
王蓓告訴記者,經過2015年的持續低迷,我國鉀肥市場基本已經觸底。伴隨著諸多不利因素的弱化和分散,我國鉀鹽市場會緩步回暖,并趨于穩定。深圳德鉀鹽貿易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郭延亮博士認為,2016年國內國際鉀肥市場啟動緩慢,觀望氛圍濃厚,且2015年鉀肥成交疲軟的態勢還將延續,后期市場走勢表現并不樂觀。盡管目前市場還未走出困境,供應商和買家還在彌補2015年的虧損,2016年國際鉀肥市場有望朝平穩的方向發展。
從全年來看,受農業生產季節性影響,農資產品季節性需求突出,鉀肥市場價格也由此呈現明顯的季節性波動的特點。郭延亮說,近期價格下滑屬于正常情況,不過鉀肥價格不會持續降價,估計氯化鉀價格再下降的空間有限。
鉀肥市場走勢依然是由平衡供給所決定,這種供給平衡來自于國內生產企業及進口鉀肥到貨數量。王蓓告訴記者,去年的到貨量會在今年年初逐步釋放完畢。在沒有新的貨源補充的情況下,供應量過剩的情況會得到逐步緩解。蘇剛認為,2016年是否出現供應過剩,還得綜合考慮國內鉀肥生產廠家、邊境貿易以及海運三方面的協調結果。如果產量、進口量、庫存量都維持在2015年的高位,那么 2016年的市場形勢將更加嚴峻。
春耕備肥,是鉀鹽市場回暖的重要機遇。一位國際供應商認為,每年的這一時期,會給市場帶來一個銷售小高峰,去年沒有完全釋放的購買力會在此時得到體現。郭延亮也表達了相似的觀點。他認為,壓抑的鉀肥需求,可能會在春耕時期釋放,在春耕需求支撐下,預計鉀肥市場將保持平穩運行。
市場契機有了,市場信心就成為一種微妙的因素。在王蓓看來,提升鉀肥市場下游廠商的信心十分重要。“如果對市場沒有信心,并不排除在一段時間出現某種產品的短缺。這于市場而言是消極的。”她說,國際大宗商品以及氣候等因素同樣會影響到鉀肥市場,并為市場行情添加了一些不確定因素。
“大合同談判”初現端倪
對于進口鉀肥數量占據近半數的中國市場來說,大合同談判不僅是國內市場價格走勢的標桿,也是由量定銷的市場預測風向標。對于我國鉀肥行業而言,及時簽訂鉀肥進口大合同,有利于保障國內鉀肥供應,確保當期價格穩定、合理,對維護國家農業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從近幾年的談判結果不難看出,我國在鉀肥國際市場的話語權不斷提高。多年來,中國氯化鉀進口價格一直處于全球“價格洼地”。誠然,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我國還必須要進口鉀肥,但是,相關人士認為,進口定價權的力度如何,關鍵取決于我國國產鉀肥產能的支撐力度和進口儲備量。一方面,隨著我國國產鉀肥產能的不斷增加, 中國已成為加拿大、俄羅斯、白俄羅斯后的世界第四大鉀肥生產國,我國鉀肥自給能力有了大幅度提高,目前自給率達到50%以上,長期依賴進口的局面有了結構性的轉變;另一方面,也有權威人士認為,中農、中化連續多年大量進口鉀肥,鉀肥庫存居高不下。2015年,截至10月底我國鉀肥進口量超過600萬噸,預計總進口量約850萬噸;截至2015年11月底國內港口庫存量約225.7萬噸氯化鉀。我國鉀肥庫存量存在較大壓力。此外,中國企業在海外找鉀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建立境外鉀肥基地的步伐越來越快,近年來在老撾、加拿大、剛果、烏茲別克等國建設了鉀肥項目。境外鉀肥基地已經從2014年開始反哺國內市場。
談到2016年鉀肥進口大合同價格時,業內人士普遍認為,氯化鉀的市場價格已經處于低谷,短期內價格大幅度上行或下行的可能性都不太大。2016年鉀肥大合同價格上漲的可能性極小,價格將呈下滑趨勢。按這種觀點來看,2015年鉀肥進口大合同價格是CFR315美元/噸,較2014年合同價格上漲10 美元/噸,那么2016年鉀肥大合同價格很可能會在CFR300美元/噸左右。分析人士認為,放眼全球鉀肥市場現狀,巴西大顆粒價格下跌70美元/噸,到岸價跌至300美元/噸以下;東南亞近期現貨合同價低至295美元/噸。部分業內人士猜測,2016年鉀肥海運大合同價格或將在270-280美元/噸,較2015年下滑35-45美元/噸。
蘇剛表示,對于2016年的大合同談判,價格下降是各方面共同的訴求。目前中國市場的鉀肥價格已經完全偏離了2015年的大合同談判價格。市場銷售價格遠遠低于大合同價格。他認為,2016年大合同價格應該接近現階段的市場價格。
對于每年中國與國際貿易商的談判價格,并不能簡單的說對哪方有利,而是談判雙方在經過長時間協商后,尋找雙方都能接受的價格,從而達到共贏的目的。蘇剛表示:“大家應該對鉀肥進口價格存有理性的認識。國家主導鉀肥大合同談判的初衷是保持‘價格洼地’的優勢地位。談判價格要和國內市場情況相對應。正因為大合同談判價格將影響整體化肥價格的趨勢,因此,進口價格及進口量還需要隨供需關系而確定。如果以一個不太理想的價格把合同促成,新到貨的化肥涌入市場,加重庫存壓力,對市場沒有任何好處。”
王蓓表示:“我國的企業聯合談判機制在壓低國際鉀肥進口價格上功不可沒。明年的大合同價格可能會下行,但是我們鼓勵達到一個平衡的狀態,同時要考慮國際市場能否支撐。因此,明年的鉀肥談判情況是比較復雜的。”郭延亮強調:“鉀肥價格并不是越低越好,國際鉀肥市場有其定價機制,價格應該在合理的區間里保持穩定,否則打破了貿易商利潤的平衡,反而會傷害市場。”
業內分析人士認為,國際供應商可能比國內企業更想盡快促成大合同。2015年年底,加鉀、烏鉀都曾對外宣稱在市場疲軟和銷售利潤下滑的雙重壓力下,第四季度削減鉀肥產量,以應對后期鉀肥需求下滑和價格低迷的形勢。
在預測大合同談判時間方面,幾位權威人士持相同觀點,認為今年大合同延后簽訂的可能性很大,談判價格可能會有較大幅度下降。再加上近期匯率波動較大,致使談判的不確定因素增多,談判難度增強。若雙方談判價格差距較大,勢必會導致談判時間拉長。當然,也不排除今年沒有大合同談判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