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中國廣闊的耕地相比,中國鉀資源匱乏的局面將長期存在,鉀肥需求逐步增長的態勢將會持續,正因為此,鉀肥進口大合同價格成為左右國內市場的風向標。
鉀肥最重要的特點是資源分布極不均衡,全球160多個國家需要鉀肥,但目前生產國只有14個國家,中國是第四大生產國。世界前五大生產國是加拿大、俄羅斯、白俄羅斯、中國和德國,合計產量占世界總產量的80%。得益于鉀肥國產化的努力,目前中國鉀肥自給率已經達到50%左右。
一直以來,中國鉀肥進口的聯合談判機制讓我們成為世界鉀肥的價格洼地。不過,這種進口模式也在發生變化。陳麗說,近些年,全球供過于求的局面使得各供應商激烈爭奪中國的市場份額,國際供應商由前幾年的“限產保價模式”改為“數量優先模式”, 除約旦外,各主要供應商已經在中國銷售給多個貿易渠道和終端,并且在中國均設立了辦事處。與此同時,青海鹽湖鉀肥今年改革了銷售模式,提高了市場占有率,銷量增加因而壓縮了進口鉀肥市場。此外,中國海外找鉀的努力也取得了新突破,境外鉀肥基地產量2014年開始反哺國內市場。
據透露,鉀肥進口大合同的談判已經于近期舉行,如何定價引發各方密切關注。就目前來看,氯化鉀的市場價格應該是走在一個底部區域,全球供應格局決定大幅度向下和向上的可能性都不太大。
認為鉀肥合同價格上漲的可能性極小,而價格下調則是大概率事件。如果這種觀點成立,2015年鉀肥進口大合同價格是CFR315美元/噸,較2014年合同價格上漲10美元/噸,那么2016年鉀肥大合同價很可能會在CFR300美元前后。
事實上,全球范圍看,鉀肥過剩是不爭的事實。據陳麗分析,未來5年,全球鉀肥供應增速將超過需求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