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國內二銨市場無明顯波動,冬儲進展緩慢,部分廠家開始預收訂單,但下游多持觀望態度,拿貨積極性不高,企業暫無庫存壓力。出口方面,國際價格持續滑落,國內企業執行前期訂單,新單成交趨于停滯,企業主要精力從國際市場向國內市場轉移。由于淡儲政策尚不明朗,實際成交有限,64%二銨出廠報價在 2700-2750元/噸的位置保持堅挺。
企業新單成交有限
目前,華北、華東地區小麥用肥進行中,64%二銨主流批發價2900-2950 元/噸,市場到貨量較充裕,后期補貨不多。湖北地區二銨廠家秋季發貨基本結束,部分廠家開始預收冬儲訂單,政策醞釀觀望中。西南地區二銨冬儲銷售多未啟動,部分廠家尚有少量訂單在發,大廠多無庫存,64%二銨主流出廠價 2700 元/噸。
國際市場,二銨出口價格持續下跌,印度采購二銨到岸價下滑至 450 美元/噸。印度二銨進口量超過550 萬噸,后續需求有限。國內主流離岸價從440-445 美元/噸下調至435-440美元/噸,多數二銨廠家接單情緒不高。在新關稅政策驅使下,國內二銨企業前幾個月全力出口,在市場價格處于合理高位的階段高歌猛進,從數量上判斷,基本可以認為是提前完成任務。此時,國際價格跌勢明顯,國內冬儲即將展開,主要二銨廠家暫停接單,其與國際市場的博弈也可以暫時告一段落。
化肥消費長期放緩
今年全國化肥產量與去年同比大幅增長。8月,尿素產量310.8萬噸,增長16.7%;磷肥產量 199.2萬噸,增幅27.8%;鉀肥產量51.7萬噸,增長1.7%。總體來看,國內磷肥企業開工率高于去年同期,而這部分增加的產量主要消化在國際市場,國內需求并未出現明顯變化。
海關數據顯示,8月,國內化肥出口額首次下降,出口268.2萬噸(實物量),同比下降13.5%;出口總額8.60億美元,下降 12.5%,為今年來首次下降。2015年這個“火熱”的夏天,國內化肥企業在國際市場這塊蛋糕上咬下很大一塊,細細品味,唇齒留香。而甜蜜過后,我們發現國內化肥產能仍然保持在嚴重過剩的水平,沒有國際市場的有力支撐,企業生存都會變得無比艱難,的確是細思極恐。
1-8月,全國化肥表觀消費量(折純)4430.4萬噸, 2014年以來首次出現增長。其中,磷肥表觀消費量1025.6萬噸,增長 4.3%,磷酸二銨(實物量)表觀消費量833.3萬噸,下降3.9%。化肥消費階段性增長加快,主要是庫存增加所致,長期放緩趨勢并未改變。“肥藥雙減”總部署下,企業調整產品結構、改變增長方式的步伐需邁得更開。
爭淡儲不如“學技術”
化肥淡儲具有蓄水池作用。我國自2004年建立化肥淡儲制度以來,在緩解化肥常年生產、季節使用矛盾,保障春耕生產用肥,穩定化肥市場和價格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近年來,隨著化肥產能越來越大,化肥市場由季節性過剩轉為結構性過剩,淡儲的調節作用逐漸衰減。去年開始,化肥淡儲量開始下降。
淡儲主要品類除尿素外,就是磷肥與復合肥。磷酸二銨在其中占據很大比例。在氮肥價格堅挺的年代,尿素是淡儲企業追逐的市場王牌。而在今年尿素價格跳水之后,淡儲企業對磷酸二銨的信任程度明顯增加。雖然效益不及以往,但勝在穩定。
夢回若干年前,爭取淡儲份額是國內肥料生產企業、流通企業的必修課。淡儲熱銷,賺得盆滿缽滿,沒有人去理會“自負盈虧”。而回到現實,大宗化肥已不再是人人爭搶的“香餑餑”。此前采訪中,部分受訪企業表示在近年淡儲中未能實現盈利,甚至存在虧損風險,儲與不儲的抉擇第一次擺上桌面。跳出“爭儲”的怪圈,面鏡自視,企業應能看到發展思維上的缺陷。從今年幾次政策調整,我們可以看到,國家補貼只是一時之計,穩定發展還需市場爭鋒。求人不如求己。萬眾創新的年代,企業必須有自己的創新點,創新科技、創新產品才是企業真正的“金飯碗”。所以,與其思考淡儲,不如多學“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