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化肥
截止2015年,廣東省測土配方施肥工程項目已進入第十個年頭。為進一步鞏固項目成果,深入推進測土配方施肥和化肥零增長行動,10月10日,由廣東省耕地肥料總站、南方農村報主辦,惠東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惠東縣鐵涌鎮人民政府承辦的“廣東省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培訓”在鐵涌鎮舉行。來自廣東省耕地肥料總站、科研院所的領導和嘉賓出席會議,惠州農業技術推廣部門、農民專業合作社、種植戶代表共100余人參加。
化肥是重要的農業生產資料,在促進糧食增收和農業發展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由于化肥過量施用、盲目施用也給農業生產帶來了負面影響,不僅增加了農業生產成本,還造成地下水和空氣等環境污染問題,導致耕地質量不斷下降。
今年初,國家農業部在全國啟動實施《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方案》,要求加快農業發展方式,通過測土配方進行科學合理施肥,以減少化肥用量,改善土壤質量,推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
缺啥補啥 讓土地“吃飽”不浪費
作物生長發育需要吸收各種養分,但嚴重影響作物生長、限制作物產量的是土壤中相對含量最小的養分因素,也就是最缺的養分(作物施肥的木桶理論)。因此,施肥要有針對性,要對土壤養分進行適當的補充和調節,以保障農作物能優質高產和土壤資源的可持續利用。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了解農作物需要多少養分,土壤能供應多少養分。
“土壤和農作物都不會說話,只憑生產經驗和直觀分析,難以科學定量,需要借助測土配方施肥來實現。”廣東省耕地肥料總站副站長張育燦在培訓會上講到。
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的核心是調節和解決農作物需肥和土壤供肥間的矛盾,農作物需要什么就施什么,需要多少就施多少,按需配肥。這樣既可均衡滿足農作物對各種養分的需要,又能避免養分的奢侈吸收和減少多余養分在土壤中的殘留,從而實現優質、高產、高效和環保等肥料綜合效益目標。
“測土配方的優點在于能夠摸清耕地的肥力情況、作物的需肥特點,做到缺什么補什么,讓土地‘吃飽’不浪費。”張育燦指出,測土配方施肥就像是給土地“體檢”,給莊稼開“藥方”,可以對“癥”下藥,減少投入,提高農作物品質,增加產量和收入。
補鉀降磷 配方肥成馬鈴薯增產主力
惠東縣是廣東省最大的冬種馬鈴薯種植基地縣,形成了“稻-稻-薯”的緊湊型水旱輪作制度,以中、早熟馬鈴薯品種為主,適合鮮食出口的產業格局。
近年來,惠東縣陸續完成對全縣16個鄉鎮的土壤檢測,分析發現惠東普遍存在土壤偏酸、氮含量中等偏高、有效磷含量豐富、速效鉀含量中等偏低的現象。而研究表明,大量施用磷肥將導致莖葉轉紫,出現早衰,同時引發缺鋅、缺鐵、缺鎂等并發失綠癥。
“長期以來,農戶種植馬鈴薯存在著偏施、過量施用氮肥的情況,導致枝葉嫩綠,容易感染晚疫病。”華南農業大學園藝學院曾先維研究員在培訓會上講到,農戶一定要通過土壤檢測,清楚自家耕地的情況,哪些營養元素缺乏、哪些元素不需要過多施用,做到精準施肥,合理施肥。
華南農業大學資源環境學院張新明副教授指出,氮肥施用過量,也會引起馬鈴薯植株瘋長,養分分配被打亂,大量營養被莖葉生長所消耗,降低了薯塊形成數量,延遲結薯時間,且干物質含量低,淀粉含量減少,導致馬鈴薯品質差、產量低、晚熟。“馬鈴薯是喜鉀作物,氮素次之,吸收量最少的是磷。”
在廣東省耕地肥料總站以及相關專家的指導下,惠東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根據測土數據和結果,編訂《惠東測土配方施肥指導手冊》,建議馬鈴薯施肥應中氮、少磷、增鉀,有機無機肥配合使用。
“通過取土檢測之后才知道,我家的這10畝田產量不高一直是因為氮磷太多,鉀元素缺乏所致。”惠東縣鐵涌鎮石橋村測土配方施肥項目示范戶張新路參加完培訓會后告訴筆者,以前種水稻、馬鈴薯選用高氮復合肥或者平衡肥,投入大,雖然作物看著非常健壯,葉片濃綠,但產量就是上不去,現在通過施用中氮低磷高鉀的配方肥(18-8-21、15-6-24),馬鈴薯產量由以前的5000斤/畝,增加到現在的7000斤/畝。
會上,廣東天禾中加化肥有限公司為農戶提供了以配合大量元素和中微量元素,營養全面,速效加長效的配方肥料,受到農戶的歡迎。“聽完培訓課,更堅定了我對測土配方施肥信心。”鐵涌鎮溪美村馬鈴薯種植戶方育新說到,過去一直用復合肥,價格高,投入大,如果使用配方肥,能夠補充鉀元素和中微量元素,并且肥效長,產量肯定不會低。
10月底至11月初,惠東冬種馬鈴薯即將開始下播,截至目前,該縣各配方肥預訂量已經超過2000噸,覆蓋面積數萬畝。“莊稼一枝花,配方肥搶當家,惠東馬鈴薯能成為廣東省畝產最高、品質最好的地區,配方肥功不可沒。”惠東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副主任黃金瑜指出,惠東馬鈴薯畝產量能夠達到 7000-8000斤,靠的就是配方施肥的威力。
廣東:十年減少化肥用量近百萬噸
從2005年開始,廣東省開始實施測土配方施肥項目,至今已是第十個年頭。實施測土配方施肥的項目縣從有2個發展到96個,覆蓋了全省105個農業縣(市、區),實現了主要農業縣的“全覆蓋”。同時,實施項目的作物從最初的糧食作物,到果樹、甘蔗、蔬菜、香蕉等全省主要經濟作物。
據統計,十年來廣東省累計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面積3.53 億畝次,實現節本增效271.81億元,增產1627.44萬噸,減少不合理化肥用量94.56萬噸(折純),中央和省級財政累計投入項目資金達3.05 億元(其中,省財政投入6000萬元),成為廣東省公共財政投入最多的農業技術推廣項目。
“測土配方施肥項目實施十年來取得明顯成效,農業生產減少了肥料用量,節約了生產成本,促進了農業增產和農民增收,受到了廣大農民群眾的歡迎。”張育燦告訴記者,項目實施以來,通過重點推行測土配方施肥等高產栽培技術,組織實施以推進配方肥應用和施肥方式轉變為重點的示范工程,通過取土化驗、專家指導、示范對比、技術培訓等途徑,帶動大范圍配方肥的應用和推廣。
十年來,廣東省累計采集土壤樣品41.59萬個、植株樣品2.82萬個,對41.59萬戶農戶進行野外調查和施肥情況調查,分析化驗土壤樣品249.73萬項次測試植株養分13.9萬項次。自主研發的測土配方施肥專家系統提供配方后,可自動連接到智能化配肥設備配置配方肥;供給上經歷了由傳統化肥銷售渠道、到配方肥定點供應、直供和統測統配統供統施等供應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