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化肥增值稅復征臨近,尿素走勢逐漸明朗。自8月10日政策公布至今,尿素市場不見了往年同期復合肥企業的原料采購,也不見農業市場適當備貨,更少了廠商出口提前備貨,取而代之的是尿素廠家、流通商以及貿易商的謹慎觀望。政策執行帶來的集中采購、集港等將引發一輪短時間的價格上漲。
節點后集中采購
業內明確,在9月1日零時前,所有可能涉及無進項稅抵扣的尿素庫存,無論在工廠還是在流通環節,均需盡快消化,否則將為增值稅“買單”。如此一來,市場演繹了從尿素企業到省級農資公司到下級流通企業的滯銷景象。即使不能說國內尿素行情完全停滯,也算是有價無市。不過,因增值稅政策擱置的內需就像站在起跑線上的選手,只待發令槍響。最為業內看好的,除增值稅帶來的成本增加外,還有復合肥企業原料采購、下游流通環節備貨以及可控范圍內的尿素集港。因此,集中采購或在9月1日以后凸顯。
調整無細則
自8月10日復征增值稅政策公布以來,廠商基本做著兩手準備,努力清倉的同時也在等待“補充細則”,但直到政策執行的前一周也沒有消息。而在供銷總社農資局及行業協會組織的會議上,經與國家稅政司、關稅司、國家貨物和勞務司的交流,最終得到反饋是8月底前形成的化肥庫存國家不予考慮進項稅,這部分商品如果9月1日以后銷售,將全額征收13%增值稅,無減少或先征收返的說法;9月1日起出口報關開始征收13%增值稅,同樣暫無返稅之說。這種“一刀切”的做法,著實打擊了部分大公司的心理預期。
自9月1日起對銷售和進口的化肥,統一按13%稅率征收增值稅,也給鉀肥及部分復合肥企業套上了“夾板”。如果從規范并推進化肥行業市場化角度來說,此番增值稅調整確實可看出政府的決心。市場化就代表優勝劣汰、適者生存,在產能過剩的行業里,成本差異總是存在。據業內粗略統計,恢復增值稅對每個尿素生產企業的成本影響大相徑庭。一些近年有新項目投(建)產的企業有更多的抵扣項,占據成本優勢的企業也可以消化一部分增值稅,約有30%的尿素企業將直接面對增值稅帶來“自下而上”的競價銷售。
漲價難持久
對于預測中即將到來的漲價,只能將其歸結為炒作。在生產環節,一方面增值稅本身給廠家帶來成本增加,這部分利好很快會被過剩以及市場競價所消化;另一方面復合肥企業原料采購,由于秋季小麥底肥多為高磷配方,尿素需求有限,更可采用其他小氮肥替代。至于流通環節,出于對政策調整的適應以及傳統淡季操作思路轉變的考慮,農資公司采購量有限,可能會繼續與工廠聯儲聯銷。在出口環節,為什么說是可控范圍內的集港呢?雖有傳言印度8月底至9月初或有新一輪招標采購,但從其與中國同步貨幣貶值以及精心挑選的招標時間來看,“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后期出口并不被看好。
筆者以為, 9月初的尿素漲價期恐怕只有兩周,短線“玩家”可以考慮入場,長期備肥則存在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