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化肥
近年來,化肥品種越來越多,使用范圍也越來越廣,化肥已儼然成了農業的“催產劑”。然而,惡性循環也正在形成:一方面,化肥的使用造成土地板結,地力下降,影響農村生態環境;另一方面,農民又不斷增加化肥的使用量,以提高糧食作物產量。
在農村面源污染治理、土壤改造及生態農產品打造中,農民能否最大限度地減少化肥的施用量?近日,記者就此進行了采訪。
難以舍棄的“催產劑”
近日,馬灌鎮雙石村的種糧大戶謝宗端在給秧苗施肥。
幾年前,謝宗端開始租用外出務工村民的承包田種植水稻。如今,他每年種植水稻約230畝。在他房屋的一角,小山似的化肥整齊地堆碼著。他介紹,1畝水稻從播種到收割,需要碳銨、磷肥和尿素等合計約50公斤。因此,他一共購買了7噸尿素,還有一些碳銨、鉀肥等。
談起化肥的投入,謝宗端說,以前種田少,家里的農家肥基本可以滿足水稻的種植。但隨著種植規模的擴大,農家肥遠遠供應不上,化肥就投入得多些了。這幾年的化肥投入量在直線增加,否則糧食就要減產。
對于化肥的使用,縣農委相關負責人表示,種地規模越大,農民越愿意多投入化肥,現在規模經營土地主要得靠化肥提高產量。而規模經營土地的大戶、企業、專業合作社,其畝均化肥使用量也比普通農戶高出5%左右。
減少化肥用量,農民說“很難”
俗話說,“種地不上糞,等于瞎胡混”。農家肥的使用可以減少化肥用量,提高地力。但不少農民表示,大規模使用農家肥很不現實。
官壩鎮固國村村民楊義樸說,自己已有10多年沒用糞肥了。一方面是用化肥施用起來方便;另一方面是現在家家戶戶都不養豬了,也沒了攢糞堆糞的習慣。“以前用土肥的時候,秋種時用1袋子復合肥就可以了;現在不用土肥,秋種時要用上1袋半復合肥才行。”楊義樸說。
謝宗端也坦承,農家肥對減少農村面源污染和提高地力確實有很大好處,“但農家肥沒有那么大的供應量,運輸成本也高,最多只能是小規模使用。”他的稻田附近有一家肉兔養殖場,可以利用兔糞做肥料。但若全部使用,兔糞也沒有那么多。
“現在種地就是靠化肥撐著,我們也知道化肥用得多,會造成地力下降、土壤板結,但不用產不出多少糧食啊!”楊義樸顯得有些無奈。
此外,施肥方式不科學也增加了化肥使用量。采訪中,農民普遍反映,他們是在種植之前一次性施足底肥。
“一次性施肥造成很大的浪費。苗長出地面時,實際上不需要那么多的營養。而氮肥施到地里后很容易變成氮氣蒸發,等苗長大后真正需要營養時,肥效也流失得差不多了。因此,一次性施肥的化肥實際利用率也就60%左右。”縣農委相關負責人說。
這名負責人表示,分層施肥或分階段施肥,可以減少化肥用量,但人力成本會大大增加。分階段施肥,可以提高農作物對化肥的吸收率,從而減少使用量。但農民不愿意分階段施肥,他們希望騰出更多的時間到場鎮上或城里打零工增加現金收入。
政府引導,有機肥用量逐步增大
“忠縣全年的化肥用量在4萬噸左右。近幾年來,在政府和一些企業的引導下,農戶使用有機肥的比例越來越大,每年正按8%的比例在增長。”縣供銷社相關負責人說。
“化肥種出來的蔬菜質量遠沒有農家肥的質量好。”團豐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丁德忠說,去年秋天,該公司從一些肉兔養殖場購來兔糞及菌袋做底肥,生產有機蔬菜,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今后他們還將繼續。
崇尚有機肥的企業不止團豐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忠州酒業有限公司也經常免費給“滬糯8號”優質良種雙季高粱基地的農戶免費提供有機肥,以讓高粱品質更好。此外,縣果業局、縣農委每年也為果農和其他農戶提供了大量的有機肥。
“多年來,我們都在大力推廣使用農家肥,如為老百姓建沼氣池,讓群眾使用沼液做肥料等。如今,農民的思想觀念在逐步轉變,農家肥、有機肥的用量也在逐年增加。”縣農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他們還將大力鼓勵農民進行農牧結合,實現有機肥資源化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