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一区二区在线视频,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三人成全免费观看电视剧高清,高清欧美性猛交xxxx黑人猛交

信息搜索: 熱門:春耕 化肥行情 尿素價格
首頁 > 農藥市場 > 正文

專注農藥研究30載 成“害蟲天敵”


農資網 2015年1月26日 10:52 來源:中國臺灣網
關鍵詞:農藥

2015年1月9日,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在202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授獎項目里,由貴州大學教授宋寶安牽頭研究的《防治農作物病毒病及媒介昆蟲新農藥研制與應用》項目名列其中,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這次獲獎為宋寶安農藥研究生涯再一次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據他回憶,他第一次獲獎時才29歲,青年才俊,意氣風發,談起這一段獲獎經歷,宋寶安笑著擺了擺手,“當時太年輕了,膽子大,什么都不怕,就是抓住一切機會去闖,去做。”歲月悠悠,如今的宋寶安已過了知天命的年紀,距離他第一次獲獎也已過了23年,時光在他臉上添了風霜,但是他對科研的熱愛依舊不減當年。

一張嚴格的作息表——不休息的農學家

早上5:00起床,回復郵件、瀏覽專業信息;

6:30—7:30跑步;

8:00到實驗室開始一天的工作;

12:00—14:00吃午飯,休息一小時;

14:00—18:00到實驗室做實驗;

18:00—19:30吃晚飯,散步一小時

20:00—24:00再回到實驗室工作

……

這是宋寶安一天的作息表,自從1995年組建貴州大學精細化工研究中心以來,宋教授保持這樣的作息習慣近20年。今年已經52歲的宋寶安每天高強度工作近12個小時,他說:“沒辦法,就是喜歡,而且平時也沒有其他興趣愛好,唯一興趣就是做實驗搞研究,現在每天跑步散步一小時就是為了讓自己在工作的時候精力充沛。”

楊松是精化中心副主任,是我省第一位長江學者,也是宋寶安第一個學生,老家在江蘇南京的他,在貴州已經扎根15個年頭。據他介紹,他從研究生時期一直和宋寶安一起工作,既是師生,又是科研伙伴,“宋老師真的是數十年如一日啊,這么嚴格要求自己,太少見了。”他這樣說道。

除了在學校的工作,宋寶安還經常利用周末時間參加各種行業內的學術交流和講座。采訪前夕,宋寶安剛從北京參加學術交流回來,他說:“對搞研究的人來說,沉下心做實驗是最基礎的,但是也要將視野打開,看一看最新的研究成果,有哪些不足,就要學習、改進。”談起自己的恩師,楊松說:“跟隨宋老師學習的這些年,學習到很多東西,尤其是宋老師視野開闊,善于發現行業內新課題這一點讓自己非常佩服。”

宋寶安主攻綠色農藥研究,可以稱得上是“害蟲天敵”,田間考察自然少不了,據他介紹,每周大概要出去兩次,省內外到處跑,每次都是“悄悄地去,再悄悄地回來”,“我希望我們研究出來的東西能真正為農民所用,而且還要用得好,經常去看去觀察我才放心。”宋寶安說。

30載寒暑,做出中國人自己的農藥

1987年,宋寶安剛剛碩士研究生畢業,24歲的他在第三屆全國農藥學術研討會議上的發言震驚四座,他提出,要做中國自己的農藥,做高毒農藥低毒化的綠色農藥。而當時,我國的農藥生產主要是仿制國外工藝。

也因為這股初生牛犢的闖勁,讓湖南沅江化學廠的技術廠長刮目相看,會后,他找到宋寶安,希望與他所在的貴州大學合作,由工廠提供資金設備等支持,請宋寶安開發生產一種農藥——甲基立枯磷。

據了解,甲基立枯磷是由日本開發的一種對棉花土傳病害有特效的高效低毒殺菌劑,但因工藝復雜、生產周期長、產品效率低、純度低等原因,一直未能實現國內生產。經過和母校的商量,宋寶安欣然接受了邀請,只身一人前往湖南沅江化學廠進行甲基立枯磷的開發研究。

歷時8年,辛苦的研究結出碩果,1994年,他自主研發出高效低毒殺菌劑甲基立枯磷,在國內首次實現了甲基立枯磷原粉和制劑的工業化生產,填補了國內空白,且生產工藝比原來的日本工藝更加高效環保、成本低、產品純度高,湖南沅江化學廠因此創造產值2億元,該產品后來成為棉花苗期病害防治的主要藥劑,占國內同類產品約80%市場份額。

除了甲基立枯磷的研制,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的成功防治宋寶安功不可沒。2010年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在廣東、廣西、福建、江西、湖南、貴州、云南等地大面積爆發,受影響農田達兩千萬畝。宋寶安說“黑條矮縮病就像是農作物里的sars,危害程度可想一般。”

為解決這個問題,農業部成立了全國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聯防聯控專家組,宋寶安臨危受命出任副組長,負責全國和西南三省一市的防控及病毒監測。當下就帶領團隊來到重災區之一的云南省施甸縣。

大半年時間里,宋寶安與當地農民同吃同住,并根據當地的實際條件,采取異地育秧、大田移栽,關鍵時期噴施藥劑等方法,終于找到了遏制水稻病勢的方法,第二年災情就得到控制,受災區的收成恢復了正常畝產水平,達到每畝700多斤。同時,遏制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的“云南模式”也在全國得到推廣。經過農業部和南方水稻區農技人員協同攻關共同奮斗,該病在全國范圍內得到有效控制,受影響農田由最初的兩千萬畝,下降到目前的300萬畝。

科研不易,但對宋寶安來說是無悔的選擇,他說,“搞研究有趣的地方就在這,不斷深入,不斷發現新問題,再去解決新問題,并且通過自己的努力真的有人受益。”

多年苦研,也換來社會各界的肯定,十多年來,宋寶安的頭銜不斷刷新,從國家創新人才計劃—重點領域創新團隊帶頭人、“農藥學”國家重點學科負責人、國家首批杰出專業人才獎獲得者、到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何梁何利獎獲得者、貴州省最高科技貢獻獎“黔靈科技獎”獲得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化學部專家評審組成員、再到教育部科技委農林學部委員、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貴州省核心專家、貴州省省管專家……說起自己得了多少獎,宋寶安自己都數不清了,只說在生物化學領域,除了院士沒得過,其他獎都得了個遍。

甘為春泥,做新一輩護花人

1982年,宋寶安進入貴州大學化學系,也與貴大結下畢生不解之緣。在他本科畢業繼續到沈陽化工攻讀碩士學位的時候,母校專門派人到沈陽,邀請他回母校工作。貴大作為宋寶安的母校,在各方面給了他極大的支持,碩士畢業后,宋寶安回到母校任教,一呆就是近20年。宋寶安說:“這么多年來,學校和老師們都給予我極大的支持,從配備助手、派出留學、修建實驗樓、構建團隊等,都給了我極好的平臺,讓我能安安心心搞研究、做實驗。”

尤其是1995年,在貴州大學黨委支持和重點培育下,宋寶安受命組建貴州大學精細化工研究中心。那時候,貴州大學乃至整個貴州省在農藥方面的研究幾乎都處于空白。精化中心的組建無論是對宋寶安還是對整個貴州省都意義重大。

回想精化中心組建之初的情況,宋寶安說“當時整個中心包括我就只有2個人,辦公地點就在一間不足9平方米的屋子里,現在貴州大學精細化工研究中心逐漸被外界所熟知,中心逐步發展壯大,20年過去了,現在中心差不多聚集了200多個研究人員,還有了4000多平方米的現代化實驗大樓,這條路真的太不容易了。”

在宋寶安看來,這些年來,自己取得的成績不是屬于他一個人的,而是屬于整個精化中心研究團隊的。正因為這樣,在2011年貴州省科學技術大會上,宋寶安被省委、省政府授予貴州省最高科技重大貢獻獎“黔靈科技貢獻獎”,獲得獎金100萬元,宋寶安當即就決定全部捐出去。在和貴州大學校領導商量之后,他決定將這筆獎勵捐贈給學校并設立一個用于科技創新方面的基金——卓越基金,來鼓勵學校在科技創新方面做出成績的廣大青年教師和學生。

現在,這項基金已經平穩運作了3年,宋寶安說,每年都有很多優秀老師和同學積極申報,看到這些我也很高興,希望卓越基金能真的幫到那些有需要的老師和學生。

其實這不是宋寶安第一次把自己的獎金捐出去,早在1995年,宋寶安把通過“吡蟲啉”生產新工藝項目獲得的80萬元轉讓費全部捐贈出去,設立了實驗室基金,用來修建實驗室和購買器材等。

楊松跟隨宋老師學習長達15年之久,對于恩師的為人,他這樣說“當初留在貴州就是奔著宋老師來的,不論在研究上還是生活上,都給了我很多幫助,現在中心只要誰家有點什么事,宋老師都不遺余力去幫忙。對于學生那是沒話說,只要有好的工作研究機會都會推薦學生去。”

宋寶安說,“生活夠用就行,我什么愛好都沒有,就想看著精化中心越來越好,貴州研究條件越來越好,我們現在還是缺人才,我現在就像個大家長,先解決團隊成員的后顧之憂,好讓大家一心一意做研究。”在楊松看來,宋寶安這么多年來的努力,為的都是科研的發展,而不是個人的功成名就。

大夢未完成,時光請等一等

談起未來的研究方向,宋寶安感慨地說:“我現在已經52歲了,感覺還有很多事沒做,時間過得真是太快了。”他心里有個大“夢”,就是要在貴州建立一套完善的生態防護體系,把理論研究、人才、工廠、田間考察等要素全部融合起來,依托生物多樣性來解決蟲害問題,包括更好的利用以蟲治蟲、作物套種等方式,來推動高校科研產業化,真正的做到為貴州省乃至全國的農戶謀福利。

現在他們這個團隊正在一步步向這個大“夢”靠近,由楊松牽頭的《西南地區主要糧經作物重大病害防止的綠色農藥創制與應用》項目,于2014年3月獲國家支撐計劃的2500萬元項目資助,其他各類項目也在有序進行。宋寶安說;“科研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可能很快就能看到成效,這一切除了要沉下心踏踏實實做研究,還要接受時間的考驗,我是要走到最后的人。”

( 責任編輯:YanBO)
相關資訊
行情按地區分類
推薦信息
專題信息
熱點資訊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在線投稿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我們 | 網站地圖
2004-2009©版權所有: 農資網,保留一切權利!
如果您有任何意見和建議,歡迎您E-mail至:ampcn#126.com
客戶中心:0371-63563512 13903839098 技術支持:0371-6356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