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糧直補試點區的“兩雜”種子價格普遍下降,但非直補區的“兩雜”種子價格卻仍在上漲。原因何在?
記者通過走訪部分種子生產者、經營者和農業主管部門發現,導致非直補區“兩雜”種子價格上漲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種子的生產經營成本增加。近兩年來,由于化肥、農藥、農膜及糧食價格大幅度增長,致使種子生產成本也相應增加。以榮昌縣種子公司水稻制種為例,其岡優系列品種的收購價2003年是6元/公斤,今年達到了9元/公斤。另外,種子經營市場化后,科研單位和種子企業新品種的選育和引進費用大幅度增加。忠縣種子公司去年引進輻優802水稻種,光引進開發費用就花了200萬元。
高價位新品種主導市場。由于利潤驅動,目前市場上的種子企業和經銷戶大多選擇經銷價格高、利潤高的新品種,而不愿意銷售價格低、利潤少的老品種。據了解,目前市場上的雜交水稻品種,售價28元/公斤以上的新品種占了一半以上。
不正常的消費心理作祟。目前,不少農民存在一種不正常的消費心理,就是以價格來論品種的優劣,當一個新品種在較低價位時,基本無人問津,而當價格上漲時,陸續就會有人來詢問購買。部分種子經銷戶就利用這種消費心理,通過制定較高的種子價格來牟取暴利。
專家認為,要想控制“兩雜”種子價格上漲幅度,除加大種子市場執法監督、引導農民科學購種方式外,最好的辦法就是擴大種糧直補范圍,以種糧直補為杠桿,調控“兩雜”種子價格。為扶貧工作提供第一手資料石柱定點監測貧困戶生存狀態
本報訊(記者雷 莉)記者近日從石柱土家族自治縣扶貧辦獲悉,為了把扶貧資金用到刀刃上,該縣對貧困戶生存狀態的變化情況作了定點監測,以便真實、準確地摸清貧困戶的分布及變化態勢,以期更好地促進扶貧開發工作。
石柱32個鄉鎮共有95個市級貧困村。“由于貧困戶大多生活在高寒地區,給普調工作帶來極大不便,得到的資料很難做到真實、有效。這既不能顯示出扶貧工作的成效,也不能反映出農村的貧困底線,且可能帶來扶貧資金投向錯誤。”該縣扶貧辦副主任劉揚接受采訪時說。
去年,該縣扶貧辦開始對貧困戶實行定點監測:在每個貧困村中選出10個絕對貧困戶、5個相對貧困戶作為監測對象,要求鄉鎮扶貧專干和村文書對其人均收入和人均占有糧情況作逐月登記。“由于措施不完善,一年來我們發覺收效并不好。”劉揚說,去年底,縣扶貧辦發現32個鄉鎮中只有10個鄉鎮報上來的數據比較切合實際。
今年初,縣扶貧辦作了改革:除仍保留原來的監測戶外,另新增了5家溫飽戶作為監測對象;擴大了被監測對象的調查范圍,新納入了家庭存款和債務、基礎設施、家庭全年收入等10項內容;對鄉鎮扶貧專干和村文書的調查工作撥付專款。另外,縣扶貧辦還將在年底對被監測者的生活變化狀況予以公示,以重新確定扶貧補助。
“我們了解了每個被監測戶的變化情況后,就可以按比例推算出在被監測戶所在的鄉鎮內,其他絕對貧困戶、相對貧困戶、溫飽戶生存狀態的變化總趨勢。”劉揚說,這能為制定新的扶貧政策和措施提供真實可靠的第一手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