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鉀肥
近日記者走訪青海發現,在近幾年鉀肥市場低迷和震蕩之后,隨著國產鉀肥市場份額攀升、品種價差加大,鉀肥主產地青海格爾木地區的鉀肥企業在生產、銷售和產品布局上正悄然發生變化。
變化一,發現商機轉產硫酸鉀。據中國無機鹽工業協會鉀鹽分會常務副秘書長亓昭英介紹,截至2013年底,全國已經形成的資源性鉀肥產能約折合氯化鉀990萬噸,加工型鉀肥產能近334萬噸(實物量)。全行業共有規模資源型鉀肥企業43家,加工型企業約130家。 2013年全國鉀肥自給率達到54%。“十二五”末,隨著鹽湖集團、國投羅鉀、濱地鉀肥、中農興元等企業新建擴建裝置投產,全國鉀肥產量預計達到折氯化鉀實物850萬~900萬噸。同時,氯化鉀和硫酸鉀價差的拉大影響著生產格局。一位格爾木地區鉀肥生產商告訴記者,早在2012年,當地一些生產氯化鉀的企業就發現了硫酸鉀的商機并開始轉產硫酸鉀。去年以來硫酸鉀行情持續向好,很多企業呈供不應求態勢。今年8月,冷湖濱地鉀肥有限責任公司年產48萬噸硫酸鉀項目宣告投產。
變化二,銷售調整和綜合利用。隨著年產將突破400萬噸氯化鉀的規模,國內最大的鉀肥生產企業青海鹽湖工業股份有限公司3月26日公告,決定以控股或參股的方式成立六個聯合公司負責鉀肥及化工產品的市場開拓、銷售工作。同時,鹽湖集團董事長王興富表示,青海鹽湖中蘊藏著豐富的鉀、鎂、鈉、鋰、硼等資源,企業目前已成為中國的鉀工業基地,開工建設的鹽湖資源綜合利用項目、金屬鎂一體化工程等,將實現鹽湖資源與天然氣資源、煤炭資源的結合,使產業鏈自然延伸,實現鉀鹽向鉀堿、無機向有機、有機向精細化工、化工行業向有色金屬行業的跨越,實現鹽湖資源的深度開發、綜合利用、循環利用。
變化三,產能轉型和吃干榨凈。記者了解到,隨著國家產能調整的步伐加快,鉀肥生產布局也在發生調整。一方面,青海當地以氯化鉀為原料生產硝酸鉀、碳酸鉀的產能不斷提升。另一方面,由于傳統硫酸鉀鎂肥存在易板結、水溶性差、利用率低的缺點,國內天然硫酸鉀鎂肥生產企業銷售一直存在著困難。而近日,利用尾礦二次加工型企業——青海海西和豐高科年產10萬噸結晶硫酸鉀鎂肥項目在青海省格爾木市正式投產,這讓硫酸鉀鎂肥實現全水溶的局面即將到來。據和豐高科董事長韓為介紹,企業還將利用其他鉀肥的尾礦生產品質更高的結晶硫酸鉀鎂肥,實現對資源的二次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