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化肥
今春以來,我省化肥市場各類化肥價格全線下跌。農業大省遭遇農資暴跌,多數肥料企業苦不堪言。日前,記者與省農資協會一同到全省各地進行深入調查,揭開謎底:化肥產能嚴重過剩,“李鬼”拉低主流品種價格,導致我省整個化肥市場風雨飄搖如臨寒冬。
省經信委重化產業處調研員鄧忠明介紹,我省現有各類化肥企業262家,化肥產能1200多萬噸(折純,下同),占全國的1/4;其中尿素產能330萬多噸,磷銨產能787萬多噸。而我省常年農業生產用肥約為360萬噸左右。在這種形勢下,我省仍然有新的生產線上馬。2009年,由于受國家4萬億投資計劃的刺激,我省興發集團、東圣集團、祥云集團、三寧化工共新上了200萬噸以上磷銨項目,2012年11月,湖北宜化松滋肥業磷酸二銨項目開工。
在嚴酷的市場競爭中,還有“李鬼”冒出來搗亂。不久前,湖北新洋豐肥業公司業務員從新疆石河子市帶回來一摞宣傳單,單子上赫然印著該公司新疆分公司的名字,洋洋灑灑寫滿了16種產品的介紹,但廠址確是子虛烏有。新洋豐公司向當地工商部門舉報,卻因地址虛假、電話不通而很難取締、處罰。
在河南許昌,湖北三寧化工公司也碰到類似的“窘境”。業務員發現當地有大量假冒三寧公司的產品銷售,但由于河南省小麥產區機械化作業率高,當三寧公司帶著法律顧問趕到產銷現場,假冒的肥料已經全部撒到地里。
更多的假冒游擊隊則打一槍換一個地方,讓執法人員防不勝防。
受產能過剩與假冒雙重擠壓,中小型企業的開工率不足30%,有的甚至下馬。今年以來,僅荊州市的沙市、石首等縣市就有10多家中小型化肥企業歇業。
如何應對這一困局?省農資協會會長蘇澤文建議,市場經濟也是法制經濟,除了依靠市場的自發調整,更要加大執法力度,凈化市場經營秩序,真正打假扶優,促進產業的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