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鉀肥
當前鉀肥價格雖然創了幾年來的新低,冬儲行情也順利展開,價格較前期也有所反彈,但我認為漲價趨勢很難得到延續,價格將繼續在低位徘徊。
2013年1~10月份國內鉀肥產量516萬噸(為折純K2O,以下同),進口量332萬噸,國內鉀肥的表觀消費量為848萬噸;去年同期分別為443萬噸、355萬噸、798萬噸,國內鉀肥產量的增加幅度快于進口量的下降幅度,使得今年1~10月份國內鉀肥的表觀消費量同比增50萬噸。在鉀肥用量很難大幅提升的情況下,表觀消費量的上升體現的是鉀肥社會庫存的增加。同時,今年國內鉀肥的月度產量始終保持著同比增長的勢頭,說明企業主動減產的意愿并不強烈。尤其值得關注的是9月18日鹽湖股份發布公告,年產100萬噸鉀肥的新裝置開始試運營,預計明年達產。基于以上的分析,國內鉀肥的自給率明年會大幅上升,對進口的依賴程度進一步下降。
要實現國內鉀肥的供求平衡,增加用量是不現實的,企業主動減產的可能性也不大,只能依靠減少進口的方式來實現,那么明年進口量會減少嗎?筆者認為很難。今年鉀肥市場最爆炸性的新聞無疑是BPC聯盟的瓦解。國際鉀肥以前的定價權一直控制在BPC和CANPOTEX的手里,從而實現了鉀肥多年來的暴利。BPC 的瓦解使得定價權由生產環節轉移到了消費環節,從而引起了鉀肥價格的暴跌。聯盟的好處無疑是巨大的,我們有理由相信聯盟的瓦解絕對不是媒體報道的雙方合作中某一方不遵守規則所致,而是深思熟慮和不得已而為之的結果,表明了國際鉀肥巨頭已經從價格優先變為銷量優先,試圖通過大量釋放產能和低價手段來實現對鉀肥的清場行動,這意味著明年我國進口鉀肥的數量或許會不降反升,從而加劇國內鉀肥的供應過剩。鉀肥是目前國內唯一不能自給的化肥品種,我們也習慣了國際鉀肥價格決定國內價格的局面,但我國鉀肥進口量在逐年減少,要想達到中國進口量增加的目標,只能通過更低的進口價格的方法去實現,這就注定了國內鉀肥的價格明年不會反彈。
對鉀肥價格構成另外一個重大利空的是低迷的國際農產品價格:CBOT玉米價格較去年最高價格降低了近50%。由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氯化鉀價格不具備上漲的條件。
有個例外是,硫酸鉀價格今年一直處于高位,且同氯化鉀的價格差距巨大。硫酸鉀價格的高位一方面得益于種植結構的調整使得硫酸鉀復合肥用量增加,另一方面得益于今年鹽酸價格的低迷:通過氯化鉀生產硫酸鉀會副產鹽酸,今年上半年鹽酸市場極其低迷,免費送給下游使用都難以消化,從而限制了硫酸鉀的產量。目前鹽酸價格上漲,意味著硫酸鉀的產量會大幅提升,硫酸鉀價格的下跌或許為期不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