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近日,本報收到湖北省農業生產資料協會近期寫成的一份《湖北省化肥企業生產經營及發展狀況的調查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調查深入、數據詳細、建議中肯到位。湖北省是中國化肥生產大省,《報告》中反映的是當前化肥行業面臨的現狀:化肥生產過剩嚴重、假冒偽劣猖獗、市場監管不力、生產與施用之間關系脫節……如何改變這一現狀?值得行業深思。
行業困境
市場寒冬 企業銷售額大幅下滑。今春以來,湖北市場上各類化肥產品價格一路下滑,尿素從2月份的2200元(噸價,下同)下跌到現在的1600元,55%磷酸一銨從2350元下跌到現在的1850元,45%氯基復合肥從2350元降到2050元左右。據了解,截至6月底,湖北新洋豐肥業有限公司的銷售額比去年同期減少8億元,湖北三寧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銷售額比去年同期減少2億元。
而化肥形勢不好的主要原因還是供過于求,目前無論是生產環節還是流通環節,都覺得日子不好過。
產能過剩 中小企業開工率不足30%。據湖北省經信委重化產業處調研員鄧忠明介紹說,湖北省現有各類化肥企業262家,化肥產能1200多萬噸(折純),占全國的1/4;其中,尿素產能340多萬噸(實物),磷銨產能1260多萬噸(實物),復合肥產能2350萬噸(實物),而湖北省每年農業生產用肥約為660萬噸。巨大的產能與市場需求落差,導致湖北省化肥企業出現兩級分化。部分工藝先進的大型企業向外省、外國尋求市場,如湖北新洋豐肥業有限公司在河南省的化肥銷量就達40萬噸以上,而中小型企業就只能在夾縫中求生存,導致行業開工率不足30%,處境十分艱難。據悉,今年僅荊州市就有10多家中小型化肥企業歇業。巨大的投資閑置,造成了資金、資源、環境的極大浪費。
據了解,近幾年湖北省化肥產能擴張十分迅猛,特別是復合肥行業,由于門檻低、投資小,加之2012年7月前,化肥企業投資審批權限在縣市,為了本區域GDP的增長,當地政府大多會選擇給企業開綠燈。此外,大企業為了搶占市場高地,不斷擴大產能。據了解,僅2009年,湖北省興發集團、東圣集團、祥云集團、三寧化工幾家企業新上磷銨項目總產能達200萬噸以上。
一方面是過剩嚴重,另一方面擴張繼續,一場惡戰在所難免。
“李鬼”猖獗 監管部門卻打真不打假。目前假冒偽劣產品對市場沖擊很大。據了解,湖北新洋豐肥業有限公司業務員從新疆石河子市帶回來一摞冒充該公司分公司的宣傳單,上面赫然排列了16種產品的介紹,但公司地址卻是子虛烏有。向當地工商部門舉報,卻因地址虛假、電話不通而很難取締、處罰。湖北三寧化工在河南許昌也發現了假冒該公司的產品,可是等三寧化工的人趕到現場,假冒肥料已全部撒到地里。
究其原因,還是各地執法部門地方保護主義思想嚴重,默許、縱容了不法廠商的生存和發展。
在鄉鎮村組,大篷車拖著假冒偽劣農資打一槍換一個地方,不僅沖擊著正規肥料廠家的市場,也影響著農業生產、生態的安全。同時也對正規守法企業是個不小的打擊。
而在假冒偽劣產品泛濫的同時,真肥卻處處被查。據了解,湖北省某尿素生產企業收到湖北省一個縣技術監督局的罰單,罰單上說該公司的尿素含量不達標,而正規廠家按正常工藝生產出來的尿素幾乎不可能不合格。湖北省某大型生產企業的一批復合肥銷到省內某縣,其中的K2O含量差0.2%,被該縣工商局罰款4萬元。省內另一縣工商局對該公司在該縣市場上的產品抽檢7個樣,以缺養分為由予以處罰,但卻只給三份樣品用于復檢。該公司年產各類肥料10萬噸,但卻要支付近40萬元的各種罰款,相當于每噸肥料要支付4元的罰款成本。
產用脫節 化肥生產與施用脫節。在湖北隨州某復合肥廠家,當被問及企業按什么要求來確定肥料品種時,企業負責人答根據市場銷量。企業并沒有按照農業技術部門的配方要求來開展復合肥生產,當然也談不上滿足農業生產的需要了。作為企業,以市場為重沒錯,而如何讓當地農民用上適合當地土壤狀況的化肥,成為一個龐大而系統的工程。
怎么辦?《報告》從六個方面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和建議,這些建議不僅是對湖北,對全國化肥行業都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突圍之路
調整化肥產業結構,促進企業轉型升級。根據鄂政辦發〔2011〕112號文件精神,“十二五”期間,湖北省不再核準備案新建改(擴)建合成氨、磷酸一銨、磷酸二銨、尿素、普鈣、碳銨、復混肥等化肥項目。因此,對于違規新建的化肥項目,要立即停止項目建設,環保、質監、安監、國土、工商、電力等部門不得辦理相關手續。省政府應組織力量對文件的落實情況進行督促檢查,防止部分縣市因片面追求GDP而盲目擴大產能,造成新的浪費。對頂風而上的企業、縣市區人民政府,應采取相應的處罰措施,以維護化肥這一關系著糧食安全的產業健康發展。這也是國內相關行業協會多次開會強調的。
改多頭執法為聯合執法。據了解,當前市場執法混亂的原因主要還是地方利益、部門利益作祟。許多地方每年都給相關部門下達罰款指標,以罰款收入來補充財政經費的不足,從而導致執法者明知是假冒偽劣產品也不去徹底根除,就是怕斷了自己的財路。建議改多頭執法為聯合執法,從工商、質監、農業執法部門選出一家部門牽頭,其余部門協助,聯合起來統一執法,或在政府的機構改革中明確一家部門為化肥產品的唯一執法部門,對化肥產品從生產到流通的各個領域進行全程監控。同時可明文規定,賦予各級農資協會參與監督執法的職能,一方面參與執法部門對市場上化肥進行抽檢,對假冒偽劣產品進行曝光;另一方面對執法過程進行監督,對不公正執法行為進行曝光。
設立化肥價格調節基金,對化肥冬儲承儲企業增加相應補貼,確保春耕用肥量足質優。目前各個省農資集團及其分(子)公司仍是化肥流通及冬儲的主渠道,在保證化肥供應、穩定化肥價格上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目前省財政每年只負責給冬儲化肥的資金貼息。今年各種肥料價格直線下跌,平均跌幅500多元,農資公司及其分(子)公司因冬儲,幾乎都是高進低出,損失大大超過了財政利息補貼。建議政府設立相應的價格調節基金,當農資市場價格畸高時,補貼農民;農資價格偏低時,補貼相關的生產流通企業。
加強肥料研究、生產、推廣部門之間的溝通與協作,使肥料產品更適應農業生產的需要。合理施用化肥對作物增產、農業生態環境保護尤為重要。但若肥料生產企業和肥料技術推廣者、應用者各唱各的調、各吹各的號,肥料施用量的增加就不會與糧食的增量同步,甚至出現背離。建議政府出臺相關文件,在雙方建立定期聯席會議制度,農業部門根據農業需求給企業提供適宜肥料配方,生產企業根據配方按需生產,供銷社等流通企業大力推廣配方肥,以促進肥料利用率的提高。
破除政策壁壘,及時消化轉移過剩產能;十a能過剩已是不爭的事實,面對過剩的產能,一方面應把不符合產業發展規劃、污染特別嚴重、近幾年安全生產不達標的落后產能淘汰出局,還應把過剩產能中技術含量高、具有市場競爭力的產能進行轉移和轉化。化肥產品出口窗口期限制是在過去中國化肥產量不高的情況下設立的,在當前化肥產能嚴重過剩的情況下,放寬對嚴重過剩的尿素、磷肥等的出口限制,讓企業積極參與國際競爭,賺取合理利潤是十分必要的。由于現行政策,據了解有近700萬噸肥料堆積在港口等待出口,任由外國買家壓價。
建立化肥銷售資格準入制度。農資經銷商必須在工商部門依法登記注冊,領取營業執照及特殊商品許可證,證照齊全,合法有效,并嚴格按照核準登記事項從事經營活動。從業人員職業道德良好,沒有銷售假冒偽劣農資商品紀錄,具有一定的農資科技知識,熟悉所經營商品的性能、使用方法等相關知識等。
“觀一斑而窺全豹”。湖北化肥市場的現狀具有很強的典型性,而湖北省農資協會提出的建議也不無道理。看來是時候對化肥行業進行梳理整改了!
鏈接
據了解,目前中國氮肥行業已經形成兩大產業集群:一是具有煤炭優勢的西北部產業群,一是具有市場優勢的中東部產業群。位于中東部的魯豫蘇皖四省合成氨和尿素產量均占全國的33.5%。
山東省化肥工業協會會長楊春升表示,中東部肥企近年雖在產業轉型上有所突破,但在西北部產能崛起和宏觀經濟趨緩的新形勢下,行業面臨二次整合。安徽昊源化工集團副總經理李廣修分析,未來氮肥行業將經歷兩次平衡:一是尿素企業在經過此輪價格比拼后,部分成本較高的企業將停產檢修或關閉,從而達到開停車平衡點。二是隨著先進煤氣化技術推廣應用,部分落后產能將被淘汰,以新型煤氣化技術為代表的先進產能和以固定床造氣技術為代表的傳統產能將趨于平衡。
楊春升建議,當前中東部肥企首先要發揮臨近市場的優勢,不拼價格拼服務,延伸產品功能,探索農村新體制下的化肥營銷和服務模式。其次要練好內功,努力降低成本差距。再者要管好資金,避免負債發展,杜絕賒銷經營,防范資金鏈斷裂。最后,中東部肥企具有延伸產品鏈的市場條件,要堅持多元化道路。
安徽省化肥工業協會常務副理事長夏英彪則提出,盲目建設形成的過剩產能是當前行業面臨的最大問題,建議政府在宏觀調控上嚴格把關,同時,政府應在化肥企業退城進園和淘汰落后產能上給予更大的政策扶持。